據了解,《潁州府志》系清代潁州知府王斂福親自動筆修篆,是當時唯一的一部府志。初版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全志十卷,約40萬字,分輿地、建置、食貨、學校、秩官、人物、藝文、雜志等門類。然而,由于年代久遠,現存的《潁州府志》已寥寥無幾,且大都保存在外地圖書館古籍部,既不便于借閱,也不便于阜陽人研究。同時,以前的志書還沒有標點符號,極不適合現代人閱讀查校。為此,市地志辦依據省地志辦要求及史學家、阜陽市情需求,而重新印刷出版。 此次重新點校的《潁州府志》,大32開本,約77萬字,依據點校的底本是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地方志集中》,聘請了四位對阜陽歷史有研究的人員擔綱點校。全志點校完畢后,市地志辦副主任鄧建設對全志進行了一次通讀。他在通讀中發(fā)現,依據的乾隆十七年刻本雖然是善本,但原書有殘頁、字跡模糊等問題。為此他對原志從史籍中引用的資料,盡可能找到出處,將志書中模糊、殘缺的部分恢復、補全,并與省圖書館古籍部、博物館資料部、武漢大學圖書館古籍部、南京市圖書館古籍部、揚州市圖書館古籍部等單位所藏的乾隆《潁州府志》進行了互校,并進行了訂正?!?,此書出版歷時三年,進行了三遍詳校,兩遍再審。此書的出版為熱愛阜陽、身在阜陽、研究阜陽歷史的市民提供了極大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