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人,從很久以來,認為骨肉、血液、能量和呼吸是自己身體的形象,把眼睛所看的影像,耳朵所聽的聲音,鼻子所聞的氣味,舌頭所嘗的味道,身體所有的感受,頭腦所思維的想象當作自己的心的形象。由此認定身和心合二為一,便成為自我的根源。虛空中并沒有花朵,但是有眼病的人卻看見虛空中飛舞著許多花朵,并堅定不移地相信這些“空花”的存在。人們忽視了虛空的本體,也看不到虛空是這些空花所產生的基礎,并認為這些空花是真實的。這就是妄想的表現。一切人所感受到的種種,都是由我們的真心所幻化而生的,如同空花從虛空中產生。如果空花消失了,幻想也會隨著空花的消失而消失,但虛空依然如故。雖然幻想的心消失了,但是,我們能覺悟的心卻沒有絲毫改變,所以這個真心是永遠不動的。人都應當遠離虛幻,但過于厭離的這個想法,本身也是虛幻的,也要遠離,等到你沒有什么可以遠離的時候,你才真正地除掉了虛幻。如同鉆木取火,等到火苗出來了,木頭就會化為灰燼。佛家認為,人的身體是由地、水、火、風組成的:毛發(fā)、齒爪、皮肉、筋骨等固體的東西歸于地,血、唾、痰、涕等液體的東西歸于水,暖氣熱量歸于火,運轉的機能歸于風。如果地水火風分離后,人的身體還存在嗎?應當認識到,身體是由這些因素組合而幻化的東西,由這些幻化聚合在一起的東西,形成了人的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軀體、頭腦。由肉體組合而成的那個心是虛妄心,虛妄心全靠身體中的一口氧氣而活著。這個虛妄心如果離開了能看形象的眼睛,能聽聲音的耳朵,能聞氣味的鼻子,能嘗味道的舌頭,能有所感受的身體以及能思維想象的頭腦,也就會消失得連一點兒灰塵都沒有。純凈光亮的摩尼寶珠可以映照五色,認識人生乃至世界的最大障礙就是我們對于身心幻象的執(zhí)著。這些執(zhí)著如同摩尼寶珠中的塵垢,塵垢越多,寶珠就越會暗淡無光。要想得到智慧,應該澄清自己心中的浮塵。世界上的一切事都這樣,人的生死、時間的前后、金錢的有無、情人的聚散、事物的起止形成人的觀念。這些觀念隨著這些事物的變化而循環(huán)往復地流轉。如果我們不能擺脫這個旋轉的圈子,我們的智慧就會在流轉中不能發(fā)揮作用。這會發(fā)生云使月運、舟行岸移的顛倒。佛教認為,生物是多種多樣的,有卵生、有胎生、有水中游、有天上飛、有陸地行等不同的形式。人乃至所有生物之所以能夠一代代地流傳下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愛欲”。在這個問題上,人和動物并沒有很大的區(qū)別,只是表達和行為的模式不同罷了。欲望因為愛而發(fā)生,生命因為欲望而產生。所以,人類總是生死相續(xù),生生不息。對于事物的主觀見解,往往阻礙我們認識世界的真相,如果我們能削弱意識上的見和思維上的解,我們才能真正發(fā)揮我們感照世界能力?!安蛔R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常說的換個角度看問題,也就是說的這個道理:站得越高,看得越遠,角度越多,認識越全面。我們所學所寫所看的文字,只是指向月亮的手指,月亮才是我們真正要表達的東西。但愚蠢的人卻把文字的東西當作真理,就如同把指月的手,當作月亮一般可笑。梨子的味道必須親口嘗才能知道,在你實踐某種理論之前,任他說得天花亂墜,也不要輕易認為得到了真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一個人在身體非常健康的時候,五臟六腑非常舒暢;身體四肢非常健康的時候,往往容易忘記自己的存在。如果一個人病了,不健康了,便會時時都關注自己的身體。病痛時時提醒我們有個身體,手痛則手在,身痛則身在,越是病的厲害,自我意識就越強烈,如同針扎一般痛苦,每個細胞都有個我。當人最舒適的時候,也就是忘我的時候,反過來,如果人做到忘我,那么他還會有什么煩惱呢?禪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蘊涵深刻的人生智慧。濃縮了禪的思想和智慧的精髓,它不僅可以使你了解禪的文化,還能幫助你領悟生活的真諦,獲得睿智的點撥和絕妙的啟示,讓你走好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