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厚:著名哲學家,湖南長沙寧鄉(xiāng)縣道林人,生于1930年6月,曾就讀于寧鄉(xiāng)四中,湖南省第一師范,1954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哲學系。現(xiàn)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巴黎國際哲學院院士、美國科羅拉多學院榮譽人文學博士,德國圖賓根大學、美國密西根大學、威斯康辛大學等多所大學客座教授。主要從事中國近代思想史和哲學、美學研究。李澤厚成名于五十年代,以重實踐、尚“人化”的“客觀性與社會性相統(tǒng)一”的美學觀卓然成家。八十年代,李澤厚不斷拓展其學術論域,促引思想界在啟蒙的 路徑上艱辛前行。九十年代,李澤厚客居美國,出版了《論語今讀》、《世紀新夢》、《美學三書》等著作,對中國未來的社會建構給予沉甸甸的人文關懷。2010年2月,美國最權威的世界性古今文藝理論選集《諾頓理論與批評文選》第二版,收錄了李澤厚《美學四講》“藝術”篇中的第二章“形式層與原始積淀”。這套文集由柏拉圖的論著選起,一直選到當代。李澤厚是進入這套一直由西方理論家統(tǒng)治的文論選的第一位中國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