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是自清末簽定《中英南京條約》以來,開眼看世界并試圖與西方列強對話的力行者。其中心思想與終生目標無他,即追尋中國復興之途與富強之路。革命初敗,孫中山被迫流亡國外,在北美大陸游歷。美國進步主義掀起的國家再造運動,美國三權分立制度的落實與國格,歷任總統(tǒng)的理念與貢獻,均成為孫中山打造新中國藍圖的重要參考。但他飽受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列強政客的一再冷遇,即便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后,西方亦從未看好新政府,這終究導致孫中山英明地做出聯(lián)俄聯(lián)共的決策,使廣州革命政府得以發(fā)展壯大。本書以豐富的史料,明晰的論述,詳盡描述了清末民初,孫中山與美國互動的恩怨情仇,同時涉及分析西方列強及蘇聯(lián)對待中國的態(tài)度,充分展示孫中山的建國理念與構想以及遭遇的困難與挫折,呈現(xiàn)當時中國各種勢力各種人物在祖國命途走向中表現(xiàn)的不同姿態(tài),以及當時社會的紛繁復雜狀況。本書是研究清末民初早期中美關系的重要參考物,在孫中山研究領域也有重要的價值。對于關注中美關系史、清末明初中國的社會政治狀況、國民革命與孫中山的研究者、學習者都有參考價值,一般熱愛歷史文化的讀者,也能從中獲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