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武術教育關系著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國民的健康,對增強民族文化認同、實現(xiàn)民族文化復興和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2004年4月,中宣部、教育部頒發(fā)的《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規(guī)定:“體育課應適量增加中國武術等內容?!?《綱要》強調武術不僅具有體育課中其他體育項目共有的增進健康、提高運動技能等作用,還有著其他體育項目不能替代的培育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作用?!毒V要》充分說明在體育課增加武術內容,不僅僅是為了增強學生體質,還關系到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關系到下一代的成長,關系到祖國的未來。為落實《綱要》精神,為在學校領域實施武術教育改革提供理論依據,2005年3月,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研究院邀集全國百余位武術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組建了“關于學校武術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研究”課題組,下設一個理論課題組和華北、東北、西北、西南、華東、華中、華南7個子課題組。課題組在全國3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qū)選取了270所普通中小學,針對學生、教師、學校領導、家長等群體,展開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規(guī)模最大、歷時最長的一次學校武術教育調查。本書為“關于學校武術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研究”課題的結題成果,主要包括總報告、地區(qū)調研報告和理論組研究成果三部分。調查結果顯示,盡管中宣部、教育部聯(lián)合頒發(fā)的《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規(guī)定體育課應適量增加武術內容,但仍有70.3%的學校沒有開設武術課;有的學校不僅沒有增加武術內容,反而削減武術以增加跆拳道等域外武技項目;學生了解武術渠道的單一、對武術認識的模糊、武術師資的匱乏、教材內容陳舊……但令人鼓舞的是,在學校武術課堂教學中開展多年的“套路運動制約了中小學學生的習武興趣”,“學生喜歡武術,不喜歡武術課”等說法是不符合實際的。調研發(fā)現(xiàn),在學生感興趣的武術內容中套路運動名列首位;學生不僅喜歡武術,而且喜歡武術課。以上這些觸目驚心的統(tǒng)計結果與鼓舞人心的發(fā)現(xiàn),使課題組深感責任重大,任務緊迫。為此課題組提出:●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lián)合頒布《國家青少年武術教育指導綱要》,加強對青少年的武術教育,推動中小學武術活動的開展?!裾J真落實《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實施綱要》中“體育課應適量增加中國武術等內容”的要求,將武術列為中小學體育課的必修內容,在具備條件的學校單列武術課。●建立武術師資培養(yǎng)培訓基地,解決中小學武術師資匱乏的問題;實行武術教師資格認證制度,加強行業(yè)管理,提高武術師資隊伍水平。●組織有關專家創(chuàng)編與《中國武術段位制》相契合的大中小學武術教學內容,定期組織教學考試與段位制通段考試相結合的校園武術考試,爭取將武術段位與運動員等級掛鉤,在升學時給予適當加分?!裆罨叩润w育院校武術課程改革,編寫高校武術教材時應考慮到中小學武術教學改革和發(fā)展的情況;改造民族傳統(tǒng)體育專業(yè),單列武術教育方向,疏通武術專業(yè)大學生到中小學就業(yè)的通道。●國家體育總局每年從體育彩票基金中撥出專項經費,用于中小學武術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裨u選武術教育先進學校,實施“國家青少年武術教育基地”掛牌及等級評估制度?!癯闪ⅰ皣椅湫g教育指導委員會”,加強對中小學武術教育的督導。以上八點建議將成為落實《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實施青少年武術教育改革、制定相關保障制度的重要依據。本書的出版對國家實施學校武術教育改革、對中國武術的普及和發(fā)展有很強的理論和實踐的指導意義。本書可作為體育、教育行政部門研究、制定和實施武術教育及發(fā)展規(guī)劃,學校武術教育研究者、各級各類學校武術教師及教練員、高等學校武術專業(yè)學生了解本地區(qū)以及全國不同學段學校武術教育實施情況的參考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