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讀物插圖是供零到十二三歲的孩子閱讀的書籍、期刊、報紙等用來補充說明文字內容,增加文字的視覺感和讀物藝術氛圍的圖畫。它通常是指兒童讀物中的繪畫作品,是藝術家專門為兒童所創(chuàng)作的、適合兒童欣賞的一種繪畫藝術表現(xiàn)形式。1658年,捷克教育家揚·阿姆司·夸美紐斯編寫的《世界圖解》一書在紐倫堡出版。這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附有插圖的兒童百科全書。從《世界圖解》出版至今已經300多年了,在這300多年中,兒童讀物插圖有著飛速的發(fā)展。僅就我國而言,目前,少兒圖書年出版品種有1萬多種,年總印數(shù)近6億冊,銷售額約40億元。在這些少兒圖書中,大多都是有插圖的。兒童讀物插圖的興旺,也促使了兒童讀物插圖研究的開展。目前,國內外研究論著主要分為以下幾類:(1)側重于史的論著。比較權威的論著有日本的堀誠一的《繪本的世界》、英國的理查德·多爾比的《兒童讀物插圖的黃金時期》而國內尚未有比較系統(tǒng)的此類論著。(2)側重于技法的論著。如美國的《插圖技百科》、日本視覺設計研究所的《插圖創(chuàng)意設計手冊》等都對創(chuàng)作技法進行了細的介紹,但都不是針對兒童插圖的專著。(3)側重于兒童圖畫書的論著,如日有松居直的《我的圖畫書論》。(4)綜合性論著。這類論著多為教材,如英國的馬丁·薩利斯伯瑞的《英國兒童讀物插圖完全教程》,國內則有周憲徹的《圖畫書創(chuàng)作的ABc》、陳敏的《兒童書籍插圖》。綜觀這些著述,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將兒童審美心理特點與插圖創(chuàng)作相結合的專業(yè)理論研究至今仍是兒童讀物插圖理論研究的空白點。而在我國,由于兒童讀物插圖起步較晚,理論研究更是相對嚴重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