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家”的顛覆與重建——以“父子關系”為視角看20世紀中國文學的歷史變遷
中國現(xiàn)代心理分析小說的兩種形態(tài)——施蟄存、歐陽子比較論
表現(xiàn)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別——《狂人日記》新論
對“啟蒙者”的反思和除魅——魯迅《傷逝》新論
論張愛玲及其小說中的“不安全感”
論《現(xiàn)代文學》對臺灣文學的貢獻和影響
論兩篇《古都》的精神形態(tài)及相互關系
論陳映真的“臺灣文學觀”
從《有緣千里》到《離開同方》——論蘇偉貞的眷村小說
香港文學:從“地區(qū)”文學到“特征”文學
一種文學,多種看法——香港文學研究的立場、論域和方法(1997~2007)
北美華文文學中的兩大作家群比較研究
“他者”的存在和“身份”的追尋——美國華文文學的一種解讀
論美國華文文學中的留學生題材小說——以於梨華、查建英、嚴歌苓為例
現(xiàn)代美文的杰出實踐——論白先勇的散丈創(chuàng)作
斗爭·愛情·語言——論余曦的《安大略湖畔》
“歷史”與“現(xiàn)實”:考察馬華文學的一種視角——以《赤道形聲》為中心
附錄
文學創(chuàng)作:個人·家庭·歷史·傳統(tǒng)——訪白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