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導語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產生的思想背景
第一節(jié) 文藝復興后日趨高漲的宗教批判思潮
一、泛神論
二、自然神論
三、百科全書派
四、懷疑論
第二節(jié) 影響馬克思、恩格斯的幾位重要思想家的宗教學說
一、伊壁鳩魯
二、黑格爾
三、青年黑格爾派
四、費爾巴哈
第二章 從信仰、置疑走向理性主義的宗教批判
第一節(jié) 馬克思、恩格斯少年時代的宗教態(tài)度
一、少年馬克思信仰的道德化宗教
二、嚴格宗教教育下成長的恩格斯
第二節(jié) 從置疑走向理性主義的宗教批判
一、馬克思的大學時代和《萊茵報》時期
二、恩格斯的不來梅、柏林時期
第三章 對宗教的社會經濟批判
第一節(jié) 宗教異化政治異化勞動異化
一、馬克思的克羅茨納赫時期
二、《德法年鑒》的籌劃和出版發(fā)行時期——“政治異化”的提出
三、《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勞動異化”的提出
第二節(jié) 恩格斯的曼徹斯特時期
一、對英、法、德三國的社會主義學說和運動及其宗教主張的評價
二、對卡萊爾泛神論和歷史觀的批判
第四章 唯物史觀創(chuàng)立時期的宗教思想
第一節(jié) 《神圣家族》對宗教的論述
一、關于猶太人問題的再論述
二、唯心主義、唯物主義與宗教的關系
三、對宗教道德的分析批判
第二節(jié) 《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的宗教思想
第三節(jié) 《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共產黨宣言》中的宗教論述
一、對施蒂納的批判
二、宗教與統(tǒng)治階級意識形態(tài)的關系
第四節(jié) 對“宗教共產主義”思潮的批判
第五章 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豐富和發(fā)展
第一節(jié) 論宗教的本質
一、宗教是什么
二、作為意識形態(tài)的宗教的特質
第二節(jié) 論宗教的起源和發(fā)展
一、關于宗教的起源
二、關于宗教的發(fā)展規(guī)律
第三節(jié) 論宗教的消亡條件和消亡方式
第四節(jié) 論宗教的社會作用
一、宗教與落后的統(tǒng)治階級結合所起的消極作用
二、宗教與非統(tǒng)治階級結合所具有的“外衣”作用
第五節(jié) 無產階級政黨對待宗教的態(tài)度
第六章 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當代價值
第一節(jié) 討論的前提
一、不容忽視的今昔之別
二、難以小視的中西差異
三、必不可少的理性態(tài)度
第二節(jié) 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當代價值
一、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唯物史觀的基本思想、方法論原則
二、需要還其本來面目的“宗教消亡論”
三、經實踐證明應該加以完善的理論
四、中國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對宗教
問題的新探索
參考書目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