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宗教佛教心悟轉法華:智■法華詮釋學研究

心悟轉法華:智■法華詮釋學研究

心悟轉法華:智■法華詮釋學研究

定 價:¥29.00

作 者: 陳堅
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佛教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801239204 出版時間: 2007-0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 385 字數:  

內容簡介

  學界對智(豈頁)及其創(chuàng)立的天臺宗的研究已很多,《法華玄義》和《法華文句》當然是這些研究所要運用的重要文本資源,它們和智頡的另一部作品《摩訶止觀》構成了所謂的“天臺三大部”。這“天臺三大部”為天臺宗作為一個佛教宗派的成立奠定了佛學理論和修行方法的基礎,對天臺宗具有基源性的影響。但是,學界以往對《法華玄義》和《法華文句》的研究,主要是側重于其“第一序”的詮釋內容,即智(豈頁)在詮釋《法華經》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思想(即使是這一方面的研究,也還有待深入),至于智(凱)在這兩部作品中所運用的獨特的詮釋方法,卻乏人問津,是為遺憾。《心悟轉法華》的目的,即是要對《法華玄義》和《法華文句》中的詮釋方法進行系統(tǒng)的梳理和探討,從而構建智顫獨具特色的“法華詮釋學”以填補這一領域研究的空白?!缎奈蜣D法華》篇章安排大體如下:引論,也就是本單元,簡單交代《心悟轉法華》的研究對象和篇章結構,并重點解釋《心悟轉法華》書名“心悟轉法華”的由來及其含義,以期通過這一解釋確定《心悟轉法華》的基調和方向;第一章,闡述詮釋與宗教之間的密切關系,以明研究智(豈頁)的“法華詮釋學”在整個天臺宗研究乃至整個中國佛教研究中的意義;第二章,闡述《法華玄義》中的詮釋方法“五重玄義”;第三章,闡述《法華文句》中的詮釋方法“消文四意”;第四章,將《法華玄義》中的詮釋方法“五重玄義”及其相關理念和《法華文句》中的詮釋方法“消文四意”及其相關理念合稱為“法華詮釋學”,并將“法華詮釋學”與西方詮釋學和中國傳統(tǒng)詮釋學作一比較,彰顯“法華詮釋學”的比較特征;第五章,闡述智(豈頁)在《法華玄義》和《法華文句》以外的作品中對“法華詮釋學”理念及其方法的運用,主要以《金光明玄義》和《金光明文句》為例;第六章,闡述“法華詮釋學”的理念及其方法在天臺宗內部的流布以及華嚴宗中與“五重玄義”與“消文四意”類似的詮釋方法“華嚴十義”;結語,討論“法華詮釋學”在今天可能會有的應用前景及其可借鑒之處;附錄,收錄我的四篇論文。其中一篇是闡述中國傳統(tǒng)哲學(主要是易學)中的“注經”詮釋模式的,希望讀者能將這種“注經”詮釋模式與“法華詮釋學”中的詮釋模式相比較。另外三篇都是有關禪宗之詮釋實踐和詮釋方法的,讀者可以從中了解“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禪宗與作為“教”的天臺宗之間在詮釋風格上的差異。雖然這四篇論文與《心悟轉法華》不是一個體系,但是,它們一起構成了我近幾年來探索中國傳統(tǒng)詮釋學尤其是中國佛教詮釋學的努力。盡管這種努力可能還是“瞎子摸象”,但我個人還是甚有收獲的。

作者簡介

  陳堅,1966年生,浙江臨海人,哲學博士(2000,南京大學),山東大學猶太教與跨宗教研究中心教授,山東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教授,山東大學佛教研究所所長,主要從事中國佛教、中國哲學和比較宗教學方面的研究。

圖書目錄

序言
引論
第一章 宗教與詮釋
第一節(jié) 詮釋對于宗教的重要性
第二節(jié) 宗教詮釋中的一個誤區(qū)
第三節(jié) 宗教詮釋的模式
第二章 《法華玄義》中的詮釋方法:“五重玄義”
第一節(jié) 《法華玄義》的文本結構
第二節(jié) “五重玄義”之“通釋”
第三節(jié) “四悉檀”的十重解釋
第四節(jié) “五重玄義”之“別釋”
第三章 《法華文句》中的詮釋方法:“消文四意”
第一節(jié) 何謂“消文四意”
第二節(jié) “消文四意”例釋
第四章 “法華詮釋學”的比較特征——以中西詮釋學為參照
第一節(jié) 西方詮釋學:“讀者至上主義”
第二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詮釋學:“作者至上主義”或“圣人至上主義”
第三節(jié) 法華詮釋學:方法至上主義
第五章 智穎對“法華詮釋學”的拓展使用
 第一節(jié) 《光明玄義》中的“五重玄義”
 第二節(jié) 《光明文句》中的“消文四意”
第六章 “法華詮釋學”的流布
第一節(jié) 伎虛:“五重玄義”釋《心經》
第二節(jié) 靜修:“五重玄義”釋《教觀綱宗》
第三節(jié) 智旭:仿效“消文四意”釋《周易》
第四節(jié) “華嚴十義”與“法華詮釋學”
附錄
“易注”與中國傳統(tǒng)哲學中的注釋
《壇經》中的中國式言說——兼作“中國佛教”新解
調和“教外別傳”和“釋迦正傳”的禪宗詮釋實踐
從“表法”到“心法”與從“表法”到“塵法”——慧能與法藏不同的詮釋學路徑及其與宋明理學的關聯(lián)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