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余懷序
孫致彌序
石龐序
四季讀
獨讀與共讀
無善無惡是圣人
天下有一物知己,亦可免恨
為月憂云
花不可以無蝶
春聽鳥聲
因時擇酒友
金魚紫燕 物類神仙
入世與出世
賞花·醉月·映雪
讀書與擇友
楷書須如文人
入詩與入畫
少年人和老年人
春者,天之本懷
若無翰墨棋酒,不必定作人身
愿在木而為樗
古今人必有其偶
三余
莊周夢為蝴蝶,莊周之幸也
藝花可以邀蝶
景有言之極幽而實蕭索者,煙雨也
才子而富貴
新月恨其易沉
躬耕吾所不能學
十恨
樓上看山
攝召魂夢、顛倒情思的勝景
假使夢能自主,雖千里無難命駕
昭君以和親而顯,可謂之不幸
愛花與愛美人
舍生香而取解語者也
窗內人于窗紙上作字
以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
吾欲致書雨師
為濁富不若為清貧
天下惟鬼最富最尊
蝶為才子之化身
因雪想高士
聞聲如臨其境
一歲諸節(jié),以上元為第一
雨
古之不傳于今者
道士之能詩者,空谷足音
當為花中之萱草
物之稚者,惟驢可厭
耳聞不如目見
尋樂境乃學仙,避苦趣乃學佛
富貴而勞悴,不若安閑之貧賤
惟耳能自聞其聲
聽琴則遠近皆宜
目不能識字,其悶尤過于盲
并頭聯(lián)句
為何不姓李?
論花
高語山林者,輒不喜談市朝
天下萬物皆可畫,惟云不能畫
人生如此,可云全福
毋惑乎民之貧也?
養(yǎng)花與膽瓶
春雨如恩詔
論全人
武人不茍戰(zhàn),是為武中之文
文人講武事大都紙上談兵
斗方止三種可存
情必近于癡而始真
全才者其惟蓮
注得一部古書,允為萬世宏功
三者都無是處
文體貴在創(chuàng)新
友道之所以可貴也
畫虎不成反類狗
戒、定、慧,漸近自然
南北東西,一定之位也
道觀和佛寺
雖不善書,而筆硯不可不精
方外不必戒酒,但須戒俗
論石
律己宜帶秋氣
厭惡和喜好
耳中別有不同
月下
胸中之山水,妙在位置自如
百年之計種松
四季之雨
詩文之體得秋氣為佳
筆墨·書籍·山水
人非圣賢,安能無所不知
史官所紀者,直世界也
先天八卦,豎看者也
書
求知己于君臣,則尤難之難
善人與惡人
福
人莫樂于閑,非無所事事之謂也
文章是案頭之山水
論音韻
怒書、悟書和哀書
讀書最樂
發(fā)前人未發(fā)之論,方是奇書
密友
風流自賞,只容花鳥趨陪
難忘者名心一段
芰荷可食而亦可衣
宜于耳復宜于目者,彈琴吹簫也
曉妝
相思之者
眉公、伯虎諸君,曾共我談笑幾回
文章與錦繡,兩者同出于一原
《千字文》中詩家常用之字未備
花不可見其落
種花須見其開
惠施、虞卿,今皆不傳
山居得喬松百余章
賞月
孩提之童,一無所知
讀書則不可不刻
酒可好,不可罵座
清閑可以當壽考
不獨誦其詩讀其書是尚友古人
無益之施舍,莫過于齋僧
錢多不如境順
讀生書不若溫舊業(yè)
字與畫同出一原
忙人園亭和閑人園亭
酒可以當茶,茶不可以當酒
世間大不平,非劍不能消也
不得已而諛之者,寧以口毋以筆
好酒者,未必盡屬能詩
梅令人高,蘭令人幽
感人之物
羨和靖梅妻鶴子
清高固然可嘉,莫流于不識時務
美人
蠅蚊
有山林隱逸之樂而不知享
物各有偶,擬必于倫
惟黑與白無太過
《說文解字》分部
人生必有一樁極快意事
四季風
冰裂紋極雅,然宜細不宜肥
鳥聲
專務交游,其后必致累己
淫穢,非識字之過也
善讀書者與善游山水者
園亭之妙,在丘壑布置
清宵獨坐,邀月言愁
官聲采于輿論
胸藏丘壑,城市不異山林
梧桐為植物中清品
……
張惣跋
江之蘭跋
楊復吉跋
王晫題辭
附錄
潘祖蔭序
幽夢續(xù)影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