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界山道家思想與中國山水畫 王界山/2
平峪村北/2
微風輕拂平峪村/3
氣縱山橫貫千秋/4
清凈天王殿/6
岜究村里兩人家/6
山色空漾/7
霧消戶外見新綠/7
翠嶺丹崖新氣象/8
階前碎月鋪華影/9
南國家園/9
采蕉釣水堪充腹
詠月吟風足暢神/10
水田鑒山村/10
龔灘人家/11
潤物無聲/12
河曲漸秋涼/13
厚山清風常自在
薄云濃霧去又來/14
秋風今又是/15
雨洗青山響新泉/15
觀音殿前送古風/16
山無俗路藏高士
岸泊仙舟憶主人/16
白羊溝密林/17
老村新韻/18
爨底下村寫生/19
往昔之跡/20
亙古貫今/21
秋風初度/22
心潮逐浪高/22
窗前清風留遠客/22
厚土/23
清暉映心/24
涪陵郊外已近秋/24
申世輝
引言 申世輝/26
露浸青龍峽/26
田坪寫生稿/26
斗水琴音/26
意在筆先與隨意生發(fā)
——潑墨散鋒大寫意山水畫中的情感與
情緒因素 中世輝/27
西口曉月/28
河曲寫生稿·艷陽秋色/29
秋陽/29
嶺上人家·涪陵寫生稿/30
嫩黃著舂枝/31
秋水吹夢到家鄉(xiāng)/32
賀蘭山寫生稿-青天可上/33
涪陵寫生稿·輕紗半掩/33
無塵之境/34
小雨斑斑/35
吳峪金秋·河曲寫生稿/36
江山一筆淡墨中/37
兩江分流此地融/38
情境心畫/38
麗日融金/39
青龍峽內霞滿山/39
碧澗紅葉/40
賀蘭秋意/40
大江一字流古今/41
白羊溝寫生稿/42
爨底下寫生稿/42
爨底下寫生稿/42
青龍出峽/43
雨洗青山/43
笙簧溪澗/44
絢淡秋色/45
涪陵梯田·涪陵寫生稿/45
移舟煙水上衣薄露如雨/46
一溪秋水/47
臨溪靠山人家/47
淡墨青山遠/48
太行畫壁青龍峽谷/48
盧曉波
中國當代工筆人物畫藝術
語言初探 盧曉波/50
苗寨風情/51
苗家姐妹/52
烏江三月/53
龔灘人家/54
金色風/55
豐收美酒/56
父老鄉(xiāng)親/57
涪陵印象之一/58
涪陵印象之二/59
涪陵印象之三/60
涪陵印象之四/61
涪陵印象之五/62
涪陵印象之六/63
涪陵印象之七/64
涪陵印象之八/65
涪陵印象之九/66
涪陵印象之十/67
涪陵印象之十一/68
涪陵印象之十二/69
涪陵印象之十三/70
涪陵印象之十四/71
涪陵印象之十五/72
關宏臣
殘荷之五十八/74
晚明清初西洋美術在中國
傳播及影響 關宏臣/75
殘荷之四十三/75
殘荷63/76
殘荷64/76
殘荷65/76
殘荷66/76
殘荷之35/77
殘荷之36/77
殘荷之七十六/78
殘荷之七十七/78
殘荷系列之五十/79
荷花之五十/80
殘荷38/81
殘荷39/81
殘荷31/82
殘荷32/82
殘荷61/83
殘荷62/83
荷花系列之九十/84
殘荷26/85
殘荷27/85
殘荷57/85
殘荷58/85
殘荷40/86
殘荷67/86
殘荷一59/87
殘荷一60/87
殘荷一61/87
殘荷33/88
殘荷34/88
荷花之四十一/89
荷花之四十二/89
殘荷系列之五十六/90
殘荷系列之五十七/90
殘荷系列之五十八/90
殘荷系列之五十九/91
殘荷系列之六十/91
殘荷系列之六十一/91
殘荷之七十四/92
殘荷之七十五/92
殘荷之七十/93
殘荷之七十一/93
殘荷70/94
殘荷71/94
殘荷68/95
殘荷69/95
殘荷之七十二/96
殘荷之七十三/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