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西湖南線新景后,西湖西線新景又展現(xiàn)風采。西湖西線新景涉及西湖西部面積的4.8平方千米。范圍東起曲院風荷公園,沿楊公堤到花港觀魚公園;西到五老峰、吉慶山、雞籠山、青龍山山腳;南北分別以虎跑路和靈隱路為界,規(guī)模要比西湖南線新景大10倍。從而形成了金沙醇濃、雙峰插云、茅鄉(xiāng)水情、三臺澤韻、法相探春及花山霞鵑六大新景區(qū),使西湖水面與西部的群山真正形成了水山相依、山抱水環(huán)的田園美景。從有記載的史料上看,西湖成形后,曾進行過上百次的疏浚與治理。其中,重要的疏浚與治理工程就有二十余次,但終因自然淤塞與人為填埋,致使水域面積愈變愈小。漢唐時期,西湖的總面積為10.8平方千米,比現(xiàn)在的湖面面積要大將近1倍。湖的西部及南部水面深入山麓,游客泛舟可至山腳,然后棄舟登山,去天竺與靈隱等寺進香拜佛。唐穆宗長慶二年(公元822年)至四年(公元824年),著名詩人白居易到杭州任刺史。在此期間,白居易大力整治西湖,筑堤塘、建水閘,還對西湖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疏浚,后人為紀念白居易的政績,才將白沙堤改名為“白公堤”與“白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