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開始寫下一本書的時候了,它將被預告講述給一個尚未出生的孩子聽——在巨大無常且冷冽如月光一般的命運輾過這個孩子之前,這個不存在的孩子將會認識他的父親、他的父親的父親,以及他父親的父親的父親。他將認識他們?!恶雎牳赣H》是當代優(yōu)秀小說家張大春回憶父親的散文。由于年邁的父親意外摔倒,張大春于父親生命進入末期的時候,開始給還未出生的孩子說故事,說的正是自己的父親,以及從父輩那里聽來的家族歷史。全書以與未出生的孩子對話的方式,從祖上五代開始,說到父輩,說到自己所處的時代。 除了父親的講述外,更貫穿了六大爺所寫的“家史漫談”,另有友人的回憶與敘述。大春祖家——山東濟南張家“懋德堂”,是一個有著五大院落、幾百口人丁的顯赫家族。祖規(guī)家訓“詩書繼世,忠厚傳家”在世事變化中,悄悄改換成兩副與“?!?、“貴”相關的楹聯(lián),張家祖業(yè)便也從詩書功名轉為經商富貴。當中國進入20世紀中期抗戰(zhàn)期間,全家更是在顛沛流離而充滿傳奇色彩的經歷中見證了時代的動蕩和變遷。作者在追憶中不斷講述家族故事,溯源中國文化,表達了憂郁而深沉的中國文化鄉(xiāng)愁。這是一部在時代變遷中觸摸個人血脈的故事,讓我們見到有血有肉的“歷史”,也是“‘小說工匠’張大春的性情之作”,更是張大春小說創(chuàng)作的精神源泉。而作者以個人的家族史來搶救家族記憶,以文化溯源的方式拯救文化凋敝的意圖,也在書中表現(xiàn)得很明顯。一九九七年二月六日除夕夜,大春的父親意外摔倒,從此再沒站起。當時父親對他說:“我大概是要死了??梢蚕氩黄鹨憬淮裁?,你說糟糕不糟糕?”從小聽父親講述家族故事,溯源中國文化歷史,很自然從父親那里繼承了中國文化“鄉(xiāng)愁”的大春,于父親生命進入末期、孩子生命即將開始的這一刻,開始調動生命的全部積蓄,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我從哪里來?”這“牛肉餡得放大蔥”為家規(guī)的曾祖母,命中注定“拎了串銅錢可以串子底下沒打個扣子”、一輩子風雅卻落魄的大大爺,壯游半個中國、言行吊詭的“怪腳”五大爺,背井離鄉(xiāng),對往事終生難以忘懷的父親,千里尋夫、倔強而樸實的母親……巨大而繁瑣的人生,磨難而精彩的個人命運,這就是大春給還未出生的孩子說的故事,一段搶救出來的家族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