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 孟子生平
家世與母教
師承
出仕和游歷
晚年著述講 學及其主要貢獻
孟子學說的歷史命運
第二講 其書
《孟子》的成書
歷代主要注疏和研究
第三講 民為國本
民為貴,君為輕
治國之策仁義而已
與民同樂
保民養(yǎng)民
得民心者得天下
君和臣的辯證關系
第四講 仁政
仁心治政
法先王治國方策
制民之產
賢能政治
第五講 統一與戰(zhàn)爭
春秋無義戰(zhàn),善戰(zhàn)者服上刑
王道和霸道
吊民伐罪
第六講 理想人格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
大丈夫精神
合生取義
仁義禮智
養(yǎng)吾浩然之氣
思誠者人之道
嚴于律己,薄責于人
第七講 性善論
四端
孟子與告子的爭論
人人可為堯舜
第八講 心性天命
義利之辨
盡心知性
天命
萬物皆備于我
第九講 社會發(fā)展史觀.
內圣外王
一治一亂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
第十講 教育思想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教育為治國之根本
尚志
寓言:揠苗助長
不為拙工改廢墨繩
寓言:弈秋教弈、一曝十寒
精研覃思深造自得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第十一講 文藝思想
與眾樂樂,與民同樂
文藝為社會教化服務
以意逆志,知人論世
知言養(yǎng)氣
第十二講 《孟子》書中其他名言系列
憂患和安樂
榮和辱
經和權
有為和不為
第十三講 《孟子》的文學成就及其影響
從語錄體向論說體過渡
讀《孟子見梁惠王》章
讀《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章
讀《齊人有一妻一妾》章
《孟子》的文學特色
主要參考引用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