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藝術影視藝術影像時代:中國電影簡史

影像時代:中國電影簡史

影像時代:中國電影簡史

定 價:¥40.00

作 者: 丁亞平
出版社: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影視理論

ISBN: 9787504355072 出版時間: 2008-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 頁數(shù): 341 pages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中國電影從誕生之初到新世紀的發(fā)展歷史,始終伴隨一些最基本的東兩。其一是作為理想空間的全球性背景,其二是作為現(xiàn)實空間的時代政治經(jīng)濟力量,其三是作為真實空間的社會文化精神及其多元性的個性呈現(xiàn)。假使說前者可以視作電影的全球化語境與視野,指的是電影的源始天性和基本特征的話,那么,后二者則涉指電影運動與社會空間的內(nèi)涵,包括電影在現(xiàn)實的運動發(fā)展過程中的所有潛力與趨向,隨著時間和經(jīng)驗而逐漸形成。中國電影走過獨特的、引人入勝的道路,在每一個階段與成長的過程中,都出現(xiàn)這三重意義上的多維空間的循環(huán)作用與影響。中國電影視覺再現(xiàn)與存在的歷史,也是全球性背景(理想空間)、時代政治經(jīng)濟力量(現(xiàn)實空間)以及社會文化精神(真實空間)消長變化及發(fā)展的歷史。

作者簡介

  丁亞平,博士。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傳媒大學教授、電影學專業(yè)博士生導師。1987年畢業(yè)于中國傳媒大學(原北京廣播學院)電視系碩士研究生;1996年畢業(yè)于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部電影系電影學博士研究生。先后在報刊發(fā)表文學、藝術和影視研究方面的學術文章2OO余篇,百余萬字,出版?zhèn)€人專著九部。主要有《藝術文化學》、《中國現(xiàn)代文學批評史論》、《影像中國:中國電影藝術1945—1949》、《老電影時代》等。此外,主編有《百年中國電影理論文選》(上、下冊)。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章 早期電影軌跡(1905—1932)
第一節(jié) 大眾電影夢尋
第二節(jié) 敘述的起步:觸摸膠片影像
第三節(jié) 電影之像與意識紛呈
第四節(jié) 娛樂論與聲畫敘事
第二章 民族、革命與民間性(1932—1937)
第一節(jié) 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堅持
第二節(jié) 電影作為一種藝術責任體
第三節(jié) 重疊的印記
第四節(jié) 想象性介入
第三章 藝術念度與民族主義:從“孤島”到大后方(1937—1945)
第一節(jié) 直接時代感
第二節(jié) 抒發(fā)個人胸臆與亞洲主義的偏執(zhí)
第三節(jié) 戲外戲中
第四章 電影的政治學與美學(1945—1949)
第一節(jié) 電影與良知的辯證法
第二節(jié) 追求電影的精神共享性
第三節(jié) 品質(zhì)的深化與提升
第四節(jié) 主體與世界之間的對位和變奏
第五章 新的出發(fā):曲折發(fā)展(1949—1976)
第一節(jié) 電影,作為一個新世界的完整話語
第二節(jié) 主客體互滲的存在
第三節(jié) 清晰而明確的主題
第四節(jié) 電影:活著還是死去
第六章 位移·敘事(1976—1989)
第一節(jié) 強有力的時代轉(zhuǎn)折
第二節(jié) 以影載道
第三節(jié) 創(chuàng)新激情
第四節(jié) 第五代,電影的異數(shù)
第七章 鏡頭與市場共舞(1990—1999)
第一節(jié) 分裂而又交織的電影意識的轉(zhuǎn)捩點
第二節(jié) 尋找市場對話的可能
第三節(jié) 相互交換位置的運動
第四節(jié) 追尋電影之美、智慧與自由的發(fā)展
第八章 歸根想象:銀幕、政治與個體性(2000—2007)
第一節(jié) 根之守望與想象
第二節(jié) 現(xiàn)實,或形式及其歷史意識
第三節(jié) 電影造就的對話
第四節(jié) 大片及其他:電影多維主義與產(chǎn)業(yè)化
征引文獻
結(jié)語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