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自序
第一章 吐蕃與寧瑪派
第一節(jié) 吐蕃時期的界定
第二節(jié) 吐蕃時期的歷史文化背景
第三節(jié) 寧瑪派之命名釋疑
第四節(jié) 寧瑪派的立宗過程
第二章 贊普與外來佛教
第一節(jié) 拉托脫日年贊與天降佛法之說
第二節(jié) 松贊干布與佛教正式傳人吐蕃
第三節(jié) 赤松德贊與佛教在吐蕃正統(tǒng)地位的確立
第四節(jié) 赤祖德贊與弘法政策
第五節(jié) 朗達瑪滅法及其后果
第三章 吐蕃的外籍僧侶及其傳教活動
第一節(jié) 外籍僧侶及其佛經翻譯
第二節(jié) 寂護及其顯宗理論
第三節(jié) 蓮花生及其密宗思想
第四節(jié) 無垢友及其密宗傳承
第四章 本土僧侶隊伍的形成與發(fā)展
第一節(jié) 出家僧侶團體
第二節(jié) 在家居士隊伍
第三節(jié) 名僧毗茹札那
第五章 主要宗教、教派及彼此間的矛盾
第一節(jié) 苯波教與佛教之間的排斥與融合
第二節(jié) 佛教內部宗派的對立與辯論
第六章 重要教法儀軌及其特質
第一節(jié) 厘定譯經及其初期編纂經目
第二節(jié) 《丹噶目錄》及佛教經論概況
第三節(jié) “九乘判教”與“大圓滿法”
一 “九乘判教”之說
二 “大圓滿法”及其內容
第四節(jié) “八大儀軌”的內容及形式
第七章 后期寧瑪派的發(fā)展與現狀
第一節(jié) 后期寧瑪派的教法傳承及其發(fā)展
一 遠傳經典派
二 近傳伏藏派
三 甚深凈相傳承
四 后期寧瑪派的發(fā)展
五 后期寧瑪派的主要經論典籍
第二節(jié) 寧瑪派的主要寺院及其現狀
一 寧瑪派寺院的歷史沿革及其特色
二 四川藏區(qū)的四人著名寧瑪派寺院
(一) 噶托寺
(二) 白玉寺
(三)佐勤寺
(四) 西欽寺
三 西藏自治區(qū)境內的寧瑪派主要寺院
(一)三大祖寺
1.昌珠寺
2.桑耶寺
3.大昭寺
(二) 兩大名寺
1.多杰札寺
2.敏珠林寺
附錄一 《大圓滿金剛心要蓮花經》(譯文)
(“大圓滿法”之修行次第)
原著:貢桑杰瓦 譯者:尕藏加
第一節(jié) 修行地與修行者
一 修行地之概念
二 修行者之條件
第二節(jié) 大圓滿法之修行次第
一 前行之次第
(一)普通前行之次第
1.憶念人生難得
2.憶念人生無常
3.憶念輪回痛苦
(1)地獄之苦
(2)餓鬼之苦
(3)畜牲之苦
(4)人間之苦
(5)阿修羅之苦
(6)天人之苦
4.業(yè)因果
(二)殊勝前行之次第
1.殊勝之皈依
(1)分別差異
(2)思維功德
(3)皈依正行
2.發(fā)心之次第
(1)思維功德
(2)發(fā)心正行
(3)教誡持戒
二 正行之次第
(一)生起次第
1.金剛薩捶念誦法
2.上師瑜伽與獻曼札
3.發(fā)愿祈禱
(二)圓滿次第
1.樂空圓滿次第
2.明空圓滿次第
(1)體現相狀之指示
(2)開示
3.智慧圓滿次第
(1)殊勝于下乘之理
(2)獨特之大密
三 回向(后頌)
附錄二 寧瑪派與普賢法身之說
一 “舊密”與普賢法身之說
1.新舊密法之界定
2.新舊密法對普賢法身之解說
二 “九乘”判教與普賢法身之地位
1.“九乘”判教及其結構體系
2.“九乘”次第與普賢法身之地位
三 “大圓滿法”與普賢法身之境界
1.“大圓滿法”之傳承體系
2.“大圓滿法”中彰顯之普賢法身境界
主要參考書目
一 藏文部分
二 漢文部分
三 外文部分
再版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