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待空間尚存許多疑點,尤其對于空間概念混淆不清。更由于文化的差異,這些疑點顯得愈加撲朔迷離。我們今天的空間觀,很大程度上已頗受西方觀念的影響。一言以蔽之,西方的空間觀強調有形駕馭無形;而中國的空間觀則以無形喻示有形。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空間往往經由暗示或寓言化來體現(xiàn)??疾炜臻g概念的沿革,將促使我們深入地反思。首先,“有形”與“無形”相映生輝的魅力。怎樣能夠使我們以新視角體驗自身在空間中的存在?其次,如何通過感知(印象)——觀念(表達)來體現(xiàn)建筑實體(有形)和社會文化內涵(無形)之間的對話關系? 本書旨在研究中國傳統(tǒng)空間觀——以精神上的空間構想來指導物質實體,并探求其潛在的論證機制。此外,本書將詮釋中國人對空間格局的喜好和傾向,進而揭示上述的論證機制如何從一種形態(tài)學觀念發(fā)展為抽象的物質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