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吐溫原名塞繆爾·朗荷恩·克萊門斯。馬克·吐溫只不過是他的筆名,可他卻以這個筆名成了享譽國際的文化巨人,知道他真名的人其實并不多。1835年,他出生在美國密蘇里州的弗羅里達村。塞繆爾4歲的時候,他們一家遷到了位于密蘇里州境內的密西西比河畔的漢尼巴鎮(zhèn)。河邊茂密的森林,美麗的自然風光,在他幼年時期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也為他以后的創(chuàng)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馬克·吐溫十一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去世了,于是為了謀生,他就到當?shù)氐挠∷⑺隽艘幻麑W徒工。因為他所做的工作,使他在一定程度上更多地了解了外面的世界,所以他漸漸萌生了走出去的念頭。后來,他孤身一人去巴西探險,而且還曾掌舵乘蒸汽船穿過密西西比河。也就是在這一時期,他從專門測量水深的船員那里突發(fā)靈感,取自己的筆名為“馬克·吐溫”,是“水深十二英尺”的意思,因為人們說只有水深超過十二英尺,輪船才能順利通過河面。后來,美國南北戰(zhàn)爭爆發(fā),馬克·吐溫不幸失業(yè)。正好當時掀起了一陣淘金潮,他也自然地被卷了進去。為此,他還專門購買了一片土地,然后便在這片土地上,埋頭致力于挖金礦的事業(yè)。結果他什么也沒找到,而且還欠了一屁股的債。為了還債,他不得不到一家報社工作。這家報社出版的報紙,就是發(fā)表他的第一個短篇小說并獲得廣泛好評的《加利福尼亞報》。1870年,馬克·吐溫結婚了,三年之后,他們便遷到了哈特福德市,并在那兒定居。他的大部分作品部是在1875年-1885年創(chuàng)作的,例如《湯姆·索亞歷險記》、《王子與乞丐》,還有被許多人認為是他的作品中最偉大的著作的《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1889年,他又出版了《亞瑟王朝中的康涅狄格揚基佬》,《傻瓜威爾遜的悲劇》也在1894年出版。馬克·吐溫的晚年是在不幸中度過的。他的女兒死去不久,妻子也撒手離開了人世。遭受沉重打擊的馬克·吐溫對生活失去了希望,從此也拋棄了使他一舉成名的特有的幽默、詼諧的寫作風格,而陷入了深深的孤獨與絕望之中。1910年,75歲高齡的馬克·吐溫在康涅狄格家中,因病與世長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