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經??梢钥吹竭@樣的情景:年輕的父母為了使孩子增長智慧,耐心地教年幼的子女朗讀、背誦簡短、精美的古代詩詞,天真的孩子饒有興趣地一句一句地跟著父母似懂非懂地念著、背著。我多次親眼看到幾位年輕的父母讓幾個小孩子在一起比賽背誦唐詩。一個男孩搖頭晃腦地背“兩個黃鸝嗚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一個女孩則一本正經地背“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邊一個男孩又背道“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那邊一個女孩毫不示弱,“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引得家長們開懷大笑,氣氛很是熱烈。這樣的情景,也許是我們中國獨具特色的早期教育,獨具特色的文化熏陶。其實,讓孩子閱讀詩歌,是我國的一種優(yōu)良傳統(tǒng)。《論語》就有記載。有一次,孔子的兒子孔鯉從院子里快步走過,這位古代的大教育家便叫住自己的兒子,問道:“你最近學習詩歌了嗎?”孔鯉回答沒有??鬃訉λf:“不學詩,無以言?!笨鬃诱f的“詩”,是指后來被稱為《詩經》的“詩三百”。他說的“無以言”當然不是說,不學詩歌,就沒有辦法講話,而是說,不學詩,沒有詩歌積累,沒有一定的文化修養(yǎng),就不知如何應對,講話也會粗俗,不登大雅之堂。所以孔鯉回去后就按照父親的要求學詩、讀詩。在今天看來,不知如何應對,就是缺乏語言交際能力,缺乏交際應有的文化底蘊;講話粗俗,就是言語不文明。所以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是很有道理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與它是一脈相傳的。30年前,我教初中一年級的語文課。當時媒體絕沒有現(xiàn)在這么多,可供同學們選擇的課外讀物幾乎沒有。我便每周在黑板上抄兩首古代詩歌,最初是絕句或律詩,后來是其他形式的古詩詞,讓同學們抄在筆記本上并背誦下來,隔一段時間默寫一次。這一屆學生在3年中背誦了近300首古代詩詞。由于有了這樣的詩歌積累,后來這些同學讀高中、上大學,走上工作崗位,在文學修養(yǎng)、文化底蘊方面,總是勝人一籌。直到最近他們中有人來看我,還津津樂道當年背誦古詩的細節(jié),甚至還模仿當年的腔調背給我聽。作為語文老師,看到當年的一個小舉措在學生身上產生這樣深遠的影響,感到十分欣慰。今天,我國的出版事業(yè)高度發(fā)達,可供選擇的課外讀物非常多。即便是古代詩歌的讀物也不是很難找到,不必有抄錄之勞。但是,適合小學生閱讀、品位較高的古代詩詞讀本還是不容易買到的?,F(xiàn)在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這兩本《小學生必讀古詩詞》(普及版和提高版),是適合小學生的很好的讀本。它的主編是著名的古代文學研究專家閻琦教授。因為是專家,眼光、水平以及寫作態(tài)度便與眾不同。閻教授從新課標的要求出發(fā),結合小學生的實際選詩精當而有新意。為了幫助小學生朋友讀懂這些古代詩詞,對每句詩都注明讀音;對閱讀中可能出現(xiàn)的障礙,作了準確而簡明的注解,對每首詩都做了精確而淺近的翻譯;為了幫助大家理解和欣賞,每首詩都寫了富有啟發(fā)性的“閱讀提示”;為了讓同學們“聞一而知十”,還安排“拓展閱讀”欄目,提供了有趣而富有文化含量的閱讀材料,可見為大家設想得很周到。閱讀這樣高質量的書,就會有不小的收獲。不信,你可以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