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經濟
探求東亞的區(qū)域主義
論亞洲經濟一體化
東盟區(qū)域合作(1967~1992)——基于利益交換的分析
論東亞區(qū)域內貿易發(fā)展的特點及其成因
從貿易收支看東亞貿易結構的發(fā)展
韓國的新村運動
外資與人力資源開發(fā):對中國經驗的總結
第二篇 政治
現(xiàn)代化、全球化與極端勢力
東亞國家廉政文化建設比較研究
東盟大國平衡戰(zhàn)略和大國政策
中日東海爭端及其解決的前景
中國能源安全中的馬六甲因素
在新世紀加強和深化中印關系的幾點建議
印度反腐敗機制分析
結構不均衡問題對新形勢下中國與巴基斯坦關系的影響
中韓“全面合作伙伴關系新階段”辨析
美國對韓國的援助政策:緣起、演進與結果
戰(zhàn)后日本公務員制度的形成
第三篇 社會文化
中國與東方周邊國家哲學的雙向交流及其影響
本土化與現(xiàn)代化——東南亞伊斯蘭教的嬗變與更新
上座部佛教與泰國的社會轉型
從同化政策到多元文化政策——談印尼政府華僑華人政策的變化
印度改革開放以后的文化變遷
評尼赫魯?shù)纳鐣髁x
印度的少數(shù)民族及政府的相關政策
略論印度密教的真言咒語
印度教三大主神的形成
僧伽羅人的種姓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