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前言
1 森林經營方法概述
1.1 經營思想
1.1.1 木材永續(xù)利用與法正林思想
1.1.2 森林多效益主導利用理論
1.1.3 歐洲恒續(xù)林經營思想
1.1.4 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經營思想
1.1.5 加拿大的“模式林”計劃
1.1.6 森林可持續(xù)經營思想
1.2 經營方法
1.2.1 法正林經營方法
1.2.2 檢查法
1.2.3 近自然森林經營
1.2.4 分類經營
1.2.5 生態(tài)系統(tǒng)經營
1.2.6 模式林計劃
1.2.7 天然林生態(tài)采伐更新體系
1.3 現代森林經營
1.3.1 經營理念
1.3.2 發(fā)展動態(tài)
2 結構化森林經營的理論基礎
2.1 結構的重要性
2.2 結構的可解析性
2.3 健康森林的結構特征
2.3.1 健康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特征
2.3.2 頂極群落的結構特征
3 結構化森林經營的目標、原則和方法
3.1 經營目標
3.2 經營原則
3.3 經營方法
3.3.1 林木水平分布格局的調整
3.3.2 樹種組成的調整
3.3.3 競爭關系的調整
4 數據調查與經營設計
4.1 數據調查
4.1.1 森林群落的識別
4.1.2 群落最小面積的確定
4.1.3 典型樣地調查
4.1.4 無樣地抽樣調查
4.2 經營設計
4.2.1 經營方向的確定
4.2.2 保留木與采伐木的確定
4.2.3 作業(yè)設計
5 結構化森林經營的效果評價方法
5.1 空間利用程度
5.1.1 立木覆蓋度
5.1.2 干擾強度
5.1.3 林木分布格局
5.2 物種多樣性
5.2.1 稀有種的無損率
5.2.2 物種多樣性指數
5.2.3 混交度
5.3 建群種的競爭態(tài)勢
5.3.1 競爭壓力
5.3.2 優(yōu)勢度
5.4 林分組成
5.4.1 物種分布曲線
5.4.2 樹種組成
5.4.3 直徑分布的變化
5.4.4 成層性
6 結構化森林經營的應用實踐
6.1 經營林區(qū)概況
6.2 林分調查
6.3 狀態(tài)分析
6.4 采伐木選擇
6.5 經營效果評價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