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歷史發(fā)展
兩種自我的概念:東方的和西方的
當代虔敬中的超驗之維
《自然宗教對話錄》第十至十一章:一個漢語語境的解讀
否定神學:德里達與偽狄奧尼修
從多元論到“對話的對話”——論雷蒙·潘尼卡的對話進路
亞洲教會:追隨神秘模式還是效法統治模式?
無辜受苦與面見神圣:約伯記之詮釋
奧古斯丁論法律
宗教經驗對文化價值的影響——評釋使徒保羅在大馬士革路上的經驗
彼得·貝格爾:“超自然者”的再發(fā)現?
尼西亞會議的宗教政治
尋找中西文化的“契合點”——簡析丁光訓的“三自”觀
中印文化互動與隋唐的佛教創(chuàng)宗及學術文化
古印度佛教寺院經濟形態(tài)探略
論都市佛教的人間性與現代性
中國佛教心性論的歷史地位
論《金剛經》之“心”與慧能所領悟者不同
《物不遷論》哲學思維釋辨
洪辯禪師行狀考辨
僧肇解空對牛頭法融的影響
李通玄的“三圣圓融觀”初探
論支道林詩中的佛學思想
《太平經》的興國廣嗣術與合陰陽法
杜光庭的修道論思想初探
從文化精神到生活世界——道教文化影響的多元透視
《太平經》“三一為宗”天人思想析論
從“道”本體到“心”本體——論道教重玄學道本體的解構與重建
論唐代道姑李冶、魚玄機詩文及其社會意義
《道德經》戰(zhàn)爭思想剖析
從自然到虛靜——論先秦道家價值取向的轉移
淺談《黃庭經》對天人合一的探求
蘇非主義在中亞:思想、歷史與研究
清真寺在中國穆斯林聚居區(qū)的作用
對中國民間宗教的一般性探討
試論浙江民間宗教信仰的特征與趨勢
佛教對西南儺壇、儺戲的影響
魏晉南北朝三教發(fā)展大勢
古代中國宗教的基本精神
魏晉南北朝三教論爭所顯示的文化哲學問題
提煉歷史啟示當代——評《西方宗教學名著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