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擾哲學家達數百年之久的問題,至今仍然是哲學界的主要議題,并反映在當今一些重大的論爭中。每天我們閱讀文章都會想,基于什么樣的理由,一場戰(zhàn)爭才會合乎正義,一條管線才能建成。醫(yī)生們圍繞安樂死、干細胞和體外受精而唇槍舌劍;政客門必須決定教育、衛(wèi)生和國防中何者優(yōu)先;我們的孩子會問一些我們發(fā)現自己回答不了的問題。每天,我們都被迫基于陪伴我們成長起來的信仰體系做出決定;但是,這些信仰是正確的嗎?是無可非議的嗎?是我們認定絕對正確無誤的那些人把這些信仰傳承不來的嗎?在做出選擇時,具有影響力的不是你的目的,而是你達到目的的手段。哲學不是教你思考什么,而是教你怎樣思考。它研究的是奠定行為,思想和認識之基礎的意義與原則。因此,哲學是一種方法,而就本書來講,收錄的哲學家,不僅留下了他們的結論,而且傳下了他們的推理過程。盡管大眾覺得哲學很冷僻,但它的研究絕不是閉門造車;借助對話、思想交流,特別是借助對批評的回應,哲學才是以發(fā)展。正是借由直面和駁倒其他哲學家的詰難,哲學研究方能取得重大的進步。本書所錄,有部分內容追溯某個學派或某種哲學方法的來龍去脈,將思想家與歷代的思想聯系起來。了解他們的觀點后,你不妨試著做出自己的結論,并與朋友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