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天道以明人事”是整個易學思想最基本的特征,天道為易道之體,易道為天道之用?!暗馈痹谝讓W思想的進路中經歷了從驗、觀念到話語、圖式的一個發(fā)展過程,從歷史發(fā)展的時間線索來看,這個過程主要是在殷商到西漢這段時期完成的,這是與中國整個思想文化的發(fā)育成熟期相一致的。在中國思想史的視域內,易學所體現(xiàn)的是一個獨特的認知范式。兩千多年來,歷代思想家通過對由一系列符號和文字組成的《周易》的研究和闡發(fā),逐漸建立起了一整套關于宇宙、社會乃至人生的觀念和話語體系。這個體系以動態(tài)的、開放式的結構容納了先人觀察世界的多種視角,并因此成為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框架的主要“元結構”。在這套話語系統(tǒng)中,《易經》、《易傳》和《易緯》是三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核心文本。 易學在中國思想史上的重要性和生命力并不在于成為一種與儒、釋、道相并立的獨立的知識型理論體系,而是其思維方式所體現(xiàn)的超拔、靈動的智慧本身就是各家學說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