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晚清學制改革到“五四”新文化運動展開,提倡新知與整理國故終于齊頭并進,文學史研究也因而得到迅速發(fā)展。在此過程中,北大課堂曾走出不少名著:林傳甲的《中國文學史》(1904)還只是首開記錄,接踵而來者更見精彩,如姚永樸的《文學研究法》、劉師培的《中國中古文學史》和《漢魏六朝專家文研究》、黃侃的《文心雕龍札記》、吳梅的《詞余講義》(后改為《曲學通論》)、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胡適的《五十年來之中國文學》和《白話文學史》、周作人的《歐洲文學史》和《中國新文學的源流》,以及俞平伯的《紅樓夢辨》、游國恩的《楚辭概論》等。這些著作,思路不一,體式各異,卻共同支撐起創(chuàng)立期的文學史大廈。明代復古派詩論最重要的特點是重視古代作品的傳承,尤其唐詩更是復古派學習取法的主要對象?!段膶W史研究叢書-明代復古派唐詩論研究》以唐詩在明代的承傳過程為研究主題,以上各章節(jié)環(huán)繞這個主題從不同的角度作出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