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中國哲學儒家之道:中國哲學之探討

儒家之道:中國哲學之探討

儒家之道:中國哲學之探討

定 價:¥28.00

作 者: 倪德衛(wèi)
出版社: 江蘇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海外中國研究叢書
標 簽: 哲學宗教 人文學術

ISBN: 9787214044549 出版時間: 2006-1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 頁數: 374 字數:  

內容簡介

  本書收集了美國最著名的漢學家之一倪德衛(wèi)先生數十年來研究中國哲學的主要論文,集中體現了作者在道德哲學研究、孟學研究及明清哲學研究等方面的豐碩成果。德是中國道德哲學的核心概念,作者在研究這個概念的最原始意義上所下的功夫之深,令人們肅然起敬。他從目前看到的最古老漢字(甲骨文)入手來探討這種意義。他發(fā)現德是神靈能夠看到并且喜歡的國王身上的一種品質或心靈能量;德最早包涵慷慨、自我犧牲、責任、謙卑和禮貌等意義。儒家都一致關注道德修養(yǎng),而大部分西方哲學家并不如此,這體現了中西哲學家的一大不同。作者在孟子研究方面以精深和細致見長。本書中的許多文章都顯示了他在釋孟方面的功力,特別是對不同版本《孟子》的譯本比較與評論,讓人們開闊了眼界。他批評了孟子的唯意志論,而贊許他的自然主義。孟子與告子的論爭,人所共知,但似乎還很難見到像作者那樣在書中對這個論爭的內容和實質做如此詳細的討論。本書對儒家 的研究是從清儒開始的,作者把章學誠與兩千多年前的荀子聯(lián)系起來,以章作為荀的理性主義的后繼者在明清哲學的研究中,作者對王陽明下了大量的功夫,認為在王寫的和講他的哲學過程中,他同時也在實踐和教導一種宗教。但是,這種宗教不是一種獻身和拯救的有神論,而是一種自我轉化論。他的這種分析值得我們注意。

作者簡介

  倪德衛(wèi)(David S.Nivison)生于1923年,先后獲哈佛大學學士(1946年)、博士(1953年)。從1948—1988年,在斯坦福大學教授哲學和古漢語。退休前,任Walter Y.Evans-Wentz東方哲學、宗教與倫理學講座教授,并同時任哲學系、宗教系、亞洲語文系三系教授。曾擔任美國東方學學會西部分會主席、美國哲學學會太平洋分會主席。利用甲骨文、金文、古代天文學以及《今本竹書紀年》等材料,多年探研夏商周三代的紀年問題,取得國際矚目的成果。代表作除本書外,還有《章學誠的生平與時代》等。

圖書目錄

中文版序/1
致謝/1
第一章 導言/1
第一節(jié) 倪德衛(wèi)著作的特色/2
第二節(jié) 論文提要/6
一、中國哲學探索/6
二、古代哲學/8
三、最近的幾個世紀/12
第三節(jié) 編輯方面的問題/15
注釋/15
第一部分 中國哲學探索
第二章 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德”/21
注釋/35
第三章 ‘德’的悖論/37
注釋/51
第四章 德可以自學嗎?/54
第一節(jié) 對孟子的回顧/55
第二節(jié) 茍子/56
注釋/260

第三節(jié) 新儒家/59
第四節(jié) 清代/62
第五節(jié) 總結/66
注釋/68
第五章 中國道德哲學中的金律之辯/71
第一節(jié) 例子和差異/71
第二節(jié) 《論語》中的?。?4
第三節(jié) 馮友蘭論忠?。?6
第四節(jié) 一種替代的解釋/78
第五節(jié) 中國后來的解釋/81
第六節(jié) 總結性的想法/87
注釋/92
第二部分古代哲學
第六章 中國古代哲學中的意志無力/97
第一節(jié) 孔子/99
第二節(jié) 墨子和孟子/10l
第三節(jié) 荀子/105
第四節(jié) 心與欲的模式/107
注釋/111
第七章 孟子的動機和道德行動/113
第一節(jié) “自棄”作為一種“不為”的方式/114
第二節(jié) 道德行為如何可能?“推”的概念/119
第三節(jié) “一本”和“二本”的道德/125
第四節(jié) “推”如何可能?/129
第五節(jié) 對孟子的有限辯護/130
一、道義論,還是結果論?/131
二、立刻行動的問題/134
三、我對我的感情負責嗎?/136
四、后退問題/140
第六節(jié) 比較/142
一、莊子和荀子中的問題/142
二、西方觀點的樣本/143
注釋/147
第八章 公元前4世紀中國的哲學唯意志論/152
第一節(jié) “不得于言……”/152
第二節(jié) 歷史的假設/155
第三節(jié) 孟子與公孫丑的對話/156
第四節(jié) 與莊子的比較/160
第五節(jié) 墨家的唯意志論與告子/162
注釋/166
第九章 “二本”。還是“一本”?/168
注釋/186
第十章 《孟子·告子上》第三至五章中的問題/188
注釋/206
第十一章 《孟子·盡心上》
第十七章 中的問題/209
注釋/215
第十二章 論《孟子》的翻譯/217
第一節(jié) 譯者/217
第二節(jié) 譯文/220
第三節(jié) 準確性/225
第四節(jié) 評價/244
注釋/247
第十三章 荀子論人性/249
第一節(jié) 引言/249
第二節(jié) 問題/252
第三節(jié) 第一個假設/253
第四節(jié) 解決方法/258
第三部分 最近的幾個世紀
第十四章 王陽明的哲學/265
第一節(jié) 引言/265
第二節(jié) 心學/266
第三節(jié) 目標/268
第四節(jié) 王陽明的世界觀/269
第五節(jié) 王陽明的哲學心理學/272
第六節(jié) 作為一種“道”的王陽明思想/274
一、自我修養(yǎng)/274
二、知/276
三、工夫/278
第七節(jié) 結論/282
注釋/283
第十五章 王陽明的道德決定:中國的“存在主義”問題/284
第一節(jié) 中國的“存在主義”/284
第二節(jié) 一些可見的不同點/287
第三節(jié) 存在的苦惱/291
第四節(jié) 王陽明道德決定的性質/294
注釋/300
第十六章 章學誠的哲學/304
第一節(jié) 新儒家的背景/307
第二節(jié) 作為新儒家的章學誠/309
第三節(jié) 章學誠的歷史理論/311
注釋/315
第十七章 兩類“自然主義”:戴震與章學誠/317
第一節(jié) 引言/317
一、戴震與章學誠/317
二、問題/318
第二節(jié) 歷史的問題/320
一、紀事年表/321
二、對紀事年表的評論/322
第三節(jié) 評論性的問題/328
一、六種理論/328
二、荀子/330
三、孟子/331
四、戴震論孟荀/332
五、章學誠論孟荀/335
注釋/339
參考文獻/341
譯后記/370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