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信仰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華夏文明的深厚積淀。觀音信仰能夠在中國如此源遠流長,如此根深蒂固,原因是十分復雜的。中印佛教關于觀音信仰、觀音身世的不同說法均有各自本土深刻的歷史文化背景。印度佛教的觀音說法是在印度古代文化氛圍中誕生的,具有“西天神話”的印記,表現出虛擬人物形象,有著極強的宗教色彩和男尊女卑的思想。中國佛教的觀音傳說與中國傳統(tǒng)認為女性善良可親可近一致,與中國儒家的道德倫理思想一致,遂為中國民眾接受。中國觀音之所以能夠成為民眾虔誠信仰的“人格神”,成為中國民間信仰的“第一佛”,成為民間信仰的核心,根本原因在于人們對觀音慈悲善良精神的追求。觀音民俗文化現象展示和張揚的示外乎從一種精神文化中去追求和改善人們的道德心理和人格,追求營養(yǎng)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追求實現人與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和和諧統(tǒng)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