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社會科學信息與知識傳播大眾媒介公信力測評研究

大眾媒介公信力測評研究

大眾媒介公信力測評研究

定 價:¥16.00

作 者: 喻國明 主編,靳一 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010054414 出版時間: 2006-09-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32 頁數(shù): 249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有些東西就像空氣和水一樣,當它正常存在的時候我們才對它全無感覺,但是當它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我們才感到它須臾不可失去的珍貴。大眾媒介公信力便屬于這樣一種東西。實際上,大眾媒介公信力這一概念是最近幾年才逐漸在我國大陸的新聞傳播學術界有了較多的提及,雖然從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以來就有個別的調查數(shù)據(jù)涉及這一問題,但總體上對于公信力的研究還停留在一種簡單的提及和使用的層面上,缺少理論的探究、梳理和深入的專題性研究。什么是大眾媒介公信力呢?在英語中,與大眾媒介公信力相對的詞匯是eredibility。美國傳播學者對于eredibility的理解經(jīng)歷了兩個階段。最早是屬性說,即把大眾媒介公信力視為是媒介本身一種屬性,其核心是媒介的“信用”問題,研究的重心落在媒介造成社會信任的種種特質上。二是關系說,后來的學者們發(fā)現(xiàn),前者對于公信力的理解雖然和eredibility的原義比較相近,但越來越多的理論和實證研究表明,公信力不僅僅是媒介的一種屬性,更多的是媒介與受眾之間的一種關系。

作者簡介

  靳一,1976年生。先后畢業(yè)于南開大學外國語言文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獲文學學士和法學碩士學位。1999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師從喻國明教授,2002年獲博士學位?,F(xiàn)在清華大學文化產業(yè)研究中心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領域為傳播學研究方法、媒介與社會發(fā)展、媒介經(jīng)濟等。

圖書目錄

我國大眾媒介公信力的現(xiàn)狀與問題(代序)
第1章 緒論
1.1 先題考慮及研究動機
1.2 研究目的
1.3 論文架構
1.4 主要研究概念的說明
第2章 文獻探討
2.1 可信度研究的社會歷史脈絡
2.2 媒介可信度測量表的發(fā)展歷程
2.3 中國媒介可信度研究現(xiàn)狀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研究論題和研究設計
3.1 研究論題及使用方法和步驟
3.2 問卷設計、數(shù)據(jù)樣本和分析工具
3.3 本章小結
第4章 對媒介公信力概念的梳理和解析
4.1 媒介可信度影響因素研究與相應概念內涵的拓展
4.2 對公信力相近概念的辨析
4.3 對媒介公信務基本內涵的解析
4.4 媒介信任在大眾媒介體系中的坐標
4.5 媒介公信力的維系和調控方式
4.6 本章小結
第5章 中國媒介公信力證判準則解析
5.1 中國公眾對媒介的角色期待
5.2 “媒介公信力評判準則重要程度量表”的設計思路
5.3 “重要程度量表”的具體設計
5.4 “重要程度量表”的具體設計
5.5 本章小結
第6章 中國大眾媒介公信力測評量表的建立
6.1 “媒介公信力評價量表”的設計思路
6.2 媒介公信力測評量表指標的第四次甄選
6.3 本章小結
第7章 基于本次調查樣本的媒介公信力測評
7.1 中國大眾媒介整體公信力測評
7.2 不同種類媒介、不同新聞類別的公信力測評
7.3 本章小結
第8章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一 國內學者對公信力影響因素的論述
附錄二 通過網(wǎng)絡或面訪得到的部分有關媒介公信力看法的資料
附錄三 樣本具體構成情況
附錄四 媒介評價組間差異的多重比較
附錄五 新聞類別公信力測評組間差異的多重比較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