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所知,在漢語境中,最早引介本書的大概應追溯至吳玉章先生于《公法》第一卷[1]發(fā)表的一篇題為《反省權利》的書評。事隔6年,這個譯本的出版大概也算是在“西學東漸”的進程中對吳先生的一個回應。.會診美國社會的“民主病”應該是本書的寫作動因,其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選舉積極性的缺乏、對于公共事務的漠然,以及基于自我中心主義的放縱心態(tài)。在作者眼中,這場危機的癥結便是美國當前的“權利話語”形式。盡管權利更多的時候是以一種法律修辭的形式拋頭露面的,但站在任何角度看,本書都不是一部純粹的法律讀本,它同時也是一份對美國最高法院的諫言、對政治家的勸誡。作者前后從法律、社會、政治三個維度條分縷析了“權利話語”所具有的負面效應——“權利間的相互對峙”形成的法律僵局;“責任話語的缺失”導致整個社會變成了陌生人的樂土;“對傳統(tǒng)的背離”,將政治言論演變成為了一場不負責的“脫口秀”,從而扼殺了普遍對話的機會,損害了有序自由所賴以存在的基石。視角的轉換似乎沒有什么可以值得特別稱道的,但像作者這樣在講經論道中將不同的板塊勾兌得如此水乳無痕,卻足以令我們在賞心悅目之后有著不吐不快的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