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緒論
1.1 物理學的研究內容和方法
1.1.1 物理學的研究內容
1.1.2 物理學的研究方法
1.2 怎樣學好物理學
第二章 光學儀器
2.1 光的折射
2.1.1 光的折射定律
2.1.2 全反射 棱鏡
2.1.3 薄透鏡成像
2.2 眼睛 眼鏡
2.2.1 眼的光學結構與成像
2.2.2 眼鏡
2.3 放大鏡 顯微鏡
2.3.1 放大鏡
2.3.2 顯徽鏡
第三章 運動和力
3.1 速度 加速度
3.1.1 質點和位移
3.1.2 速度
3.1.3 加速度
3.1.4 自由落體運動
3.2 力
3.2.1 力
3.2.2 力的合成
3.2.3 力的分解
第四章 運動定律
4.1 牛頓運動定律
4.1.1 牛頓第一定律
4.1.2 牛頓第二定律
4.1.3 牛頓第三定律
4.2 動量守恒定律
4.2.1 動量 沖量 動量定理
4.2.2 動量守恒定律
4.3 機械能守恒定律
4.3.1 功和功率
4.3.2 動能
4.3.3 勢能
4.3.4 機械能守恒定律
第五章 周期運動
5.1 周期運動的基本概念
5.2 勻速圓周運動
5.2.1 勻速圓周運動
5.2.2 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
5.2.3 離心運動
5.2.4 固體轉動
5.3 簡諧運動
5.3.1 簡諧運動
5.3.2 單擺
5.3.3 受迫振動與共振
5.4 機械波
5.4.1 機械波
5.4.2 波的干涉
5.4.3 波的衍射
5.4.4 聲波
第六章 氣體 液體 物體的內能
6.1 分子動理論
6.1.1 分子的熱運動
6.1.2 分子力
6.2 理想氣體態(tài)方程
6.2.1 氣體狀態(tài)參量
6.2.2 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
6.3 內能 熱力學第一定律
6.3.1 物體的內能
6.3.2 熱力學第一定律
6.3.3 能量守恒定律
6.4 液體的表面性質
6.4.1 液體的表面張力現象
6.4.2 浸潤和不浸潤現象
6.4.3 毛細現象
6.5 流體的流動
6.5.1 理想流體的定常流動
6.5.2 伯努利方程及其應用
第七章 電場 電流
7.1 電場
7.1.1 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
7.1.2 電場 電場強度
7.1.3 電勢差和電壓
7.2 電容器
7.2.1 電容器
7.2.2 電容
7.3 恒定電流
7.3.1 電源的電動勢
7.3.2 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
7.3.3 串聯電路與分壓
7.3.4 并聯電路與分流
第八章 磁場 電磁感應
8.1 磁場對電流的作用
8.1.1 磁場
8.1.2 磁場對電流的作用
8.1.3 磁感應強度 磁通量
8.1.4 安培定律 電動機原理
8.2 電磁感應
8.2.1 電磁感應現象
8.2.2 感應電動勢
8.2.3 互感 自感
8.3 電磁波
8.3.1 電場與磁場的相互轉化
8.3.2 電磁波
第九章 用電技術初步
9.1 交流電的基本概念
9.1.1 交流電的產生
9.1.2 表征交流電的物理量
9.2 正弦交流電路
9.2.1 純電阻電路
9.2.2 純電感電路
9.2.3 純電容電路
9.2.4 三相正弦交流電路
9.3 用電技術初步
9.3.1 變壓器
9.3.2 電動機
9.3.3 電氣照明電路
9.3.4 輸配電及安全用電
第十章 光的本性
10.1 電磁波譜
10.2 光的波動性
11.2.1 光的干涉
10.2.2 光的衍射
10.2.3 光的偏振
10.3 光的色散
10.3.1 光的色散
10.3.2 光的復合
10.4 光的粒子性
10.4.1 光電效應
10.4.2 光的粒子性
10.5 光的波粒二象性
第十一章 原子結構與原子核
11.1 原子結構
11.1.1 原子的核式結構
11.1.2 氫原子光譜
11.1.3 玻爾的氫原子理論
11.2 激光
11.2.1 激光的發(fā)射原理
11.2.2 氦氖激光器
11.2.3 激光的特性和應用
11.3 原子核
11.3.1 原子核的組成
11.3.2 原子核的放射性
11.3.3 放射性衰變
11.3.4 射線的探測
11.3.5 核能
實驗實訓
緒論
實驗實訓一 游標卡尺的使用
實驗實訓二 電流表改裝電壓表
實驗實訓三 多用表的使用
實驗實訓四 住宅典型配電板的安裝
實驗實訓五 日光燈的安裝
實驗實訓六 小制作
附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