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川縣的能登半島上有個叫真脅的地方。幾年前那個地方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很有意義的遺跡。這個繩文時代的遺跡,也可以稱之為“環(huán)狀列木”(Wodcircle)。那是一個由十根直徑80厘米至1米的柱子圍成環(huán)狀的遺跡??磥聿幌窬幼?、生活的遺跡,顯然像是宗教的遺跡。從那兒還出土了許多繩文陶器和橡子,以及和能面一模一樣的面具,很像圖騰柱的棒子。另外還出土了很多海豚的骨頭,海豚骨的周圍有許多魚骨,此外還有鹿骨等動物的骨頭,甚至還出現(xiàn)了人的骨頭。有意義的是,考古使我們了解到,這個環(huán)狀列木每隔幾年要更換一次。環(huán)狀列木的柱坑是交錯的。這顯然是宗教遺跡。但這是個什么宗教呢?那兒出現(xiàn)了海豚骨頭,我想那兒很可能是像“送熊”那樣,是“送海豚”的地方。真脅直到德川時代一向是捕海豚的基地。捕海豚實際上可以追溯到繩文時代。在阿伊努,熊為什么能成神呢?那是因為熊能給我們大量美味的肉。在這兒,海豚很可能也具有同樣的意義。這個真脅地方把鯇稱作“神官”,而阿伊努也稱鯇為“卡姆伊”。為什么把鯇稱作“卡姆伊”、“神官”呢?因為鯇把海豚、鯨魚趕到岸邊。從地理上來說,大概真脅是能很容易捕到被鯇趕來的海豚或鯨魚的地方。海豚在這里是來“獻身”的“瑪拉普特”?!艾斃仗亍卑言S多肉和骨頭“獻身”給人,以后當然要送它歸天。“環(huán)狀列木”的柱子意味著什么呢?所謂柱子本來是聯(lián)系天與地的?!度毡緯o》中就談過以前神和人都通過柱子往來于天地之間,以后因為天與地相隔遠了,才難以往來了?!豆攀掠洝分谐霈F(xiàn)的所謂“天之浮橋”,就是這種聯(lián)系天與地的橋。神靈是通過柱子來去的。京都有個地方叫“天之橋立”。傳說古代它高聳到天上。《丹后風土記》記載了一篇神話,說人和神曾通過這個“橋立”來來往往,有一天神在打瞌睡的時候,橋“吧嗒”一聲塌了,變成現(xiàn)在這樣塌在地上。柱子和橋都是這種神靈往來的通路。橋是水平地或近于水平地立在那兒,柱子是垂直地立著。柱子與橋的發(fā)音相同,只是語尾多一個“ra”?!皉a”在阿伊努語中是“下”的意思。所以真脅的這些柱子肯定是神從這兒下來,或者是海豚的靈魂從這兒升天的通路。真脅遺跡的柱子是將栗木劈成兩半,成為半圓柱,用十根排列成環(huán)狀。那兒還有一個好像入口的地方。我想,那是門,可能是“鳥居”的起源。在發(fā)現(xiàn)真脅這個遺跡之前,在金澤市的近森遺跡中也發(fā)現(xiàn)了“環(huán)狀列木”?!敖保–hika—mori)這個地方吸引了我。我想“Chika”就是阿伊努語中的“chikaapu”,即“鳥”。所謂“近森”就是“鳥的森林”,也就是神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