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法律司法制度司法理論與司法模式

司法理論與司法模式

司法理論與司法模式

定 價:¥25.00

作 者: 武建敏
出版社: 華夏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法律綜合

ISBN: 9787508040417 出版時間: 2006-08-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32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作者對司法理論和司法模式的研究所采取的是實踐法學的進路,貫徹了實踐法學的基本立場。.其一,實踐法學尊重司法行為過程本身的性質,堅持從司法過程本身的規(guī)律性出發(fā)去理解司法審判,而不是從想當然的教條出發(fā)去規(guī)制司法運行的過程。其二,實踐法學在司法行為中的貫徹使得司法行為必須體現(xiàn)出實踐合理的價值。其三,實踐法學重視實踐本身的價值和意義,而實踐是有主體的實踐,良好的充滿著實踐合理性的司法實踐要求具有豐富實踐智慧的法官。其四,實踐法學是辯證的、中道的,這一實踐法學的基本立場對于司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其五,實踐法學是情境化、語境化的法學,這一思維方式對于我們合理地解讀司法過程具有重要的價值。..另外,實踐法學作為一種法學的思維方式,它是思想旨趣是生活化的,這在司法運作過程也是很明確的。司法的存在價值是要合理公正地解決各種糾紛和矛盾。在這種法律活動中司法與民眾的接觸是最直接的,因而民眾對法律的信任和期待往往表現(xiàn)為對司法合理化和司法公正的要求,能夠滿足人們這一要求的就是良好的司法,就是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這一價值理念的司法。這種“以人為本”的理念就是司法的生活化理念,它的目的也是為了讓民眾生活得更好,這是現(xiàn)代司法理論不同于古代司法統(tǒng)馭理念的根本所在。這種生活化的理念會體現(xiàn)在法律解釋對生活世界的尊重之中,會體現(xiàn)在司法制度的設計所具有的簡單方便的特性之中,會體現(xiàn)在司法結論的和諧的價值取向之中。...

作者簡介

  本書提供作譯者介紹 武建敏,1969年12月28日出生于河北省內丘縣,江北師范在在學哲學學士,北京大學哲學碩士、法律博士。2001年投入武樹臣先生門下學習法律思想史和法律文化,從此開始思考法律問題。2004年返回闊別多年老家,執(zhí)教于河北經貿大學法學院,常以“傳道授業(yè)解惑者”自居,力圖使自己成為一個真正言說思想的人。出版專著有《傳統(tǒng)司法行為及其合理性》,發(fā)表論文十余篇。...

圖書目錄

前言
導論 實踐法學與司法審判
第一節(jié) 實踐法學概述
一 哲學基礎
二 思維方式
三 走向生活世界
第二節(jié) 實踐智慧與法官的審判
一 知識與邏輯及其缺欠
二 法官的實踐智慧
三 法官制度:考慮實踐智慧的維度
第三節(jié) 實踐法學與司法模式
一 混合法模式:來自于事物的本性
二 混合法模式構造的中國語境
三 走向具體
上篇 司法理論
第一章 法律解釋理論
第一節(jié) 法官:解釋主體的正當性
一 法官的解釋與司法解釋
二 法官的解釋:司法本性的要求
三 實踐智慧:解釋主體的完善
第二節(jié) 共識與沖突:法律解釋的困惑
一 絕對中立:對法官的理想要求
二 法律解釋中的共識與沖突及其根源
三 走出困惑還是在困惑中發(fā)展法律
第三節(jié) 實踐哲學:法律解釋的理論基石
一 解釋學作為實踐哲學的意義
二 法律解釋的實踐合理性
三 法律解釋中的理想:讓人生活得更好
第四節(jié) 書寫法律解釋的理由
第二章 事實理論
第一節(jié) 宏觀認識論與案件真相
一 關于宏觀認識論的界說
二 無時間限制的認識理論
三 永恒的理想:事實的可知性與人類的正義事業(yè)
第二節(jié) 微觀認識論與案件真相
一 關于微觀認識論的界說
二 具體認識的復雜性與有限性
三 正義的缺憾
第三節(jié) 證據規(guī)則的介入
一 何以設定證據規(guī)則
二 證據規(guī)則與價值沖突
三 現(xiàn)代司法中的“疑罪從無”
第三章 司法論證
第一節(jié) 幾種常見的推理形式
一 幾種推理形式的解讀
二 推理是如何被運用的
三 寄希望于法官
第二節(jié) 實質性論證
一 法律文本世界的有限性與實質性推理
二 實質性論證的具體形式
三 法律創(chuàng)新的契機
第三節(jié) 司法論證的合理性標準
一 司法論證合理性的社會性分析
二 司法論證合理性的標準問題
三 價值論證的語境化
下篇 司法模式
第四章 司法行為之成文法模式
第一節(jié) 作為司法行為模式的成文法
一 成文法綜括
二 成文法模式的運作特征
三 成文法模式的哲學思考
第二節(jié) 中國何以選擇成文法模式
一 歷史的視角
二 傳統(tǒng)的視角
三 事物的本性
第三節(jié) 中國成文法模式的運作及其問題
一 法律至上還是權力至上
二 服從還是創(chuàng)造
三 司法本性的缺失
第五章 司法行為之判例法模式
第一節(jié) 作為司法模式的判例法模式
一 判例法模式綜括
二 判例法模式的運作特征
三 哲學分析
第二節(jié) 傳統(tǒng)中國的判例法資源
一 比較視角:中國的判例法資源
二 中國判例法的理論分析
第三節(jié) 判例法模式:引進抑或提煉
一 法律何以可以引進
二 判例法:引進什么
三 判例法:如何提煉
四 回歸本性
第六章 司法行為之混合法模式
第一節(jié) 混合法模式的傳統(tǒng)資源
一 混合法:否定之否定
二 資源為何?如何挖掘?
三 混合法資源的理論分析
第二節(jié) 混合法模式的哲學基礎
一 辯證法視角
二 認識論視角
三 實踐哲學視角
第三節(jié) 混合法模式構建的具體思路
一 中國成文法模式現(xiàn)狀分析
二 混合法內部的關系模式
三 混合法模式中的判例效力等級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