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牙兒》最初發(fā)表在1935年4月的《國聞周報》上。1931年,老舍曾寫了一部名為《大明湖》的長篇小說。1932年日軍轟炸上海閘北,把正在商務印書館排印的《大明湖》焚毀。作者一向不留底稿,又不愿再重寫,只好將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提煉出來,寫成《月牙兒》。作為從《大明湖》的灰燼上升起的一縷精魂,《月牙兒》唱吐的是市民社會中被拋到生活最黑暗底層的受損害受侮辱者的一曲悲歌。以第一人稱出現的抒情主人公是一個孤苦無依的弱女子。在她身上,作者寄寓了深厚的同情,全篇蕩漾著化不開的濃重的人生悲涼感。作者的目光傾注到市民社會底層,傾注到底層婦女被踐踏的命運和被揉碎的心里。他以悲憤的筆調和尖銳的批判鋒芒,揭示一個純潔的靈魂如何被拋擲到污穢的泥濘之中,又如何以屈辱的代價堅韌地求生,而這顆被污穢和屈辱扭曲的靈魂最終又被人作為犧牲品送上虛偽的道德祭臺。小說通過一個心地純潔而尚思自強的女子在人間地獄毀滅的悲劇,刻畫了現代小說領域少有的有血有肉有靈魂的妓女形象。這個被侮辱被損害的下層婦女,完全是罪惡的賣淫制度的犧牲品。而這種慘無人道的丑惡現象,又恰恰是舊中國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利害關系的產物。老舍寄深切同情于這些苦難姐妹,將強烈的道德義憤指向舊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制度。他用自己滴著血和淚的申訴告訴讀者,那個金錢主宰一切的社會如何滅絕人性地毀滅人生的價值和美,如何堵死善良的無辜者的生路,如何把人變成非人,如何一再地制造人生和社會悲劇?!皨寢尅笔莻€被金錢吞食了靈魂的人。她原先善良、溫柔、吃苦耐勞,像所有的慈母那樣疼愛自己的女兒。后來,在生活的逼迫和貧困的壓榨下,她變了。在外表上,她從年輕美貌變得像個活鬼似的,剩下的只是白發(fā)與皺紋。P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