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文物考古玉文化論叢(1)

玉文化論叢(1)

玉文化論叢(1)

定 價:¥68.00

作 者: 陳啟賢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叢編項: 楊建芳師生古玉研究會玉文化論叢系列
標 簽: 玉石器

ISBN: 9787501019410 出版時間: 2006-07-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26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近五十年,神州大地廣泛開展考古發(fā)掘,埋藏地下的古代玉雕接二連三地被發(fā)現(xiàn)。其中如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紅山文化、凌家灘文化和良渚文化等的玉雕,商代婦好墓玉雕,西周時期的山西晉侯墓和河南三門峽虢國墓玉雕,東周時期的河南淅川下寺楚墓和湖北隨縣曾侯乙墓玉雕以及西漢時期的徐州楚王墓和廣州南越王墓玉雕,都是數(shù)量極多,器類繁雜,而且雕工也多屬上乘。大量前所未知的新資料的出土,引起人們對古玉的極大興趣,從而出現(xiàn)追求古玉知識的熱潮,同時也有力地推動和深化古玉研究。中國玉文化遂由以往屈指可數(shù)的幾位學人鉆研的偏僻冷門學科,成為今日世人矚目的顯學。為了弘揚先民在玉文化方面的光輝成就,筆者曾先后在香港和臺北講授中國歷代玉雕。課余之暇,不時與受業(yè)諸君就古玉問題互相切磋:并利用暑期結伴前往大陸各文物大省參觀出土古玉,以加深認識。師生之間可說是亦師亦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受業(yè)諸君還熱心推廣古玉知識,致力于出土古玉圖籍的出版。而部分同學更在研習古玉數(shù)據(jù)的基礎上,將心得著為文章:或另辟蹊徑以實驗求證古玉疑難癥結并將結果公之于世。這些文字分別載于海峽兩岸的學術刊物或專著。他們雖然是古玉研究隊伍中的新丁,假以時日,也許會有進一步的貢獻。本期《玉文化論叢》罵創(chuàng)刊號,收錄筆者及同學諸君近年撰寫的有關中國古玉的論文(包括未發(fā)表的新作),用以表達我們對博大深奧、豐富多彩的中國玉文化的一些粗淺認識,俾就正于方家,兼收以文會友之效。

作者簡介

暫缺《玉文化論叢(1)》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1.林繼來:山東濟陽劉臺子西周墓的史前遣玉
2.林繼來:論春秋黃君孟夫婦墓出土玉器
3.李月媚:一件西周時期改制過的石家河文化玉器
4.林繼來:從婦好墓玉人上的“①”刻符談起
5.陳仲中:商周有腳玉魚之研究
6.廖泱修:試析輝縣琉璃閣甲墓異形玉珩的紋飾結構及族屬
——兼論甲乙墓年代
7.楊建芳:楚式玉器的特點
8.廖泱修:試析戰(zhàn)國楚式“玉瓶形飾”擺置方向與正名
——兼論“花朵形紋”的由來與演變
9.廖泱修:從雙鳳紋至柿蒂紋
10.江榮宗:濟南千佛山戰(zhàn)國墓玉器斷代之我見
11.李月媚:中山國玉人初探
——兼論乎山中山國“成公”墓(M6)擎燈銅人族屬.
12.楊建芳:云貴高原古代玉飾的越文化因素
——越族西徙探索之一
13.江榮宗:豢養(yǎng)紋——一種紋飾的由來
14.蔡勝雄:從康陵出土龍鳳紋玉器看頸圈紋的演化
15.江榮宗:從“江蘇南京仙鶴觀束晉墓”出土之心形佩論玉諜、諜形佩之正名與型制演變
16.黃聰弘:玉帶板、玉爐頂、玉春水與玉秋山
17.王長銘:試論天津藝術博物館藏青玉道人鉈尾
18.楊建芳:規(guī)律性認識與古玉辨?zhèn)?br /> ——北京故宮鷹攫人首玉佩及上博與美國弗利爾美術館玉舞人的考察
19.張敬國張敏陳啟賢:線性工具開料之初步實驗
——玉器雕琢工藝顯微探索之一
20.張敬國陳啟賢:管形工具鉆孔之初步實驗
——玉器雕琢工藝顯微探索之二
21.張敬國張敏陳啟賢:片狀工具開料之初步實驗
——玉器雕琢工藝顯微探索之三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