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軍騎士》中的內容有著十分深厚的歷史背景。波蘭民族于公元10世紀中葉建國,在他的東北部定居著普魯士人,他們之間因宗教信仰不同經常發(fā)生戰(zhàn)爭。1226年,波蘭的一個小公國以割讓土地為代價,引進十字軍東征時在耶路撒冷建立的德意志條頓騎士團去征服普魯士。1237年,條頓騎士團與駐在波羅的海東岸的持劍騎士團合并,組成了強大的騎士團國家,東打西殺。威脅著波蘭和立陶宛的安全。1409年春,在日姆茲爆發(fā)了反抗騎士團大起義,1410年7月15日波蘭一立陶宛聯軍和騎士團在格倫瓦爾德進行決戰(zhàn),騎士團幾乎全軍覆沒。小說中集中描寫的是自1399年雅德薇嘉王后去世到1410年格倫瓦爾德戰(zhàn)役之間的11年時間內,波蘭人民深受騎士團侵略之苦和奮起反抗,直到最后取得勝利的歷程。小說以尤侖德一家慘遭騎士團殘害和馬茨科叔侄的種種經歷為主要線索,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十字軍騎士團是波蘭和立陶宛人民不共戴天的敵人,反映了波蘭人民反侵略、反壓迫的錚錚鐵骨。作家的敘述錯落有致,流暢自然,故事情節(jié)一波三折,結構布局引人入勝,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可讀性很強。作家的文筆十分犀利,用令人毛骨悚然的畫面和速寫的筆法,深刻揭露了騎士團的貪婪、狡詐、兇殘、狠毒和背信棄義的罪惡行徑。作品中對格倫瓦爾德戰(zhàn)役的描繪,氣勢恢宏,磅礴壯麗,整個戰(zhàn)爭場面栩栩如生,把小說的情節(jié)推向了高潮,充分展現了波蘭人民反侵略、保國土、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不愧為一部史詩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