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絡操作系統(tǒng)Windows中文Windows 2000 Server超級實用寶典

中文Windows 2000 Server超級實用寶典

中文Windows 2000 Server超級實用寶典

定 價:¥78.00

作 者: 李代平等著
出版社: 冶金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操作系統(tǒng) Windows

ISBN: 9787502427573 出版時間: 2001-04-01 包裝:
開本: 787*1092 1/16 頁數: 762 字數:  

內容簡介

  Windows 2000是微軟在Windows NT的基礎上開發(fā)出來的替代Windows 95/98/NT的新一代操作系統(tǒng)。它集Windows NT的安全性和Windows 9X的易用性于一身,并發(fā)展了類似于Internet的許多新特性和新功能。Windows 2000一共有四個版本,廣泛地應用于家庭、桌面辦公、工作組服務器、企業(yè)服務器和大型數據倉庫服務器等。本書從基礎知識講起,全面系統(tǒng)地介紹了Windows 2000管理技術、網絡應用、遠程管理、存儲技術、安全與維護、開發(fā)與應用等。本書概念清晰,語言簡練,內容新穎,技術性強,突出基礎和實用,可作為有關技術人員的培訓教材和參考資料。

作者簡介

暫缺《中文Windows 2000 Server超級實用寶典》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基礎知識
第一章 Windows 2000系統(tǒng)概述
1.1 Windows 2000系統(tǒng)介紹
1.1.1 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1.1.2 Windows 2000 Server
1.1.3 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
1.1.4 Windows 2000 Datacenter Server
1.2 Windows 2000 Server的特點
1.2.1 Windows 2000 Server的新特性
1.2.2 功能
1.2.3 性能安全性和易于管理的新功能
1.2.4 文件和打印服務器的新功能
1.2.5 Internet應用程序和網絡支持的新功能
1.3 Windows 2000附件
1.3.1 基本附件
1.3.2 多媒體
1.3.3 通信程序
1.3.4 工具
1.4 Windows 2000基礎知識
1.4.1 桌面的概念
1.4.2 幫助
1.4.3 瀏覽計算機
1.4.4 執(zhí)行任務
1.4.5 使用Internet和Web
1.5 關閉計算機
第二章 Windows 2000基本操作
2.1 簡單使用
2.1.1 登錄到Windows 2000
2.1.2 任務欄
2.2 Windows 2000基本操作
2.2.1 窗口簡介
2.2.2 窗口操作
2.2.3 菜單簡介
2.2.4 菜單操作
2.2.5 對話框操作
2.2.6 文檔基本操作
2.3 Windows 2000桌面
2.3.1 桌面概述
2.3.2 桌面操作
2.4 回收站
2.4.1 回收站概述
2.4.2 刪除或還原文件
2.4.3 更改“回收站”的存儲容量
2.4.4 永久刪除項目
2.5 文件管理
2.5.1 文件復制與移動
2.5.2 驅動器操作
2.5.3 使用Windows資源管理器
第三章 常用程序操作
3.1 寫字板
3.1.1 “寫字板”概述
3.1.2 常見任務
3.1.3 使用寫字板
3.1.4 編輯文本
3.1.5 打印
3.1.6 與其他文檔連接
3.2 圖像處理
3.2.1 “圖像處理”概述
3.2.2 處理圖像文檔
3.2.3 查看圖形
3.2.4 旋轉縮放
3.2.5 批注文檔
3.3 記事本
3.3.1 “記事本”概述
3.3.2 查找特定的字或詞
3.3.3 查找并替換特定的字或詞
3.3.4 根據窗口大小換行
3.3.5 轉到特定行
3.3.6 剪切、復制、粘貼和刪除文本
3.3.7 更改字形和大小
3.3.8 創(chuàng)建標題或頁腳
3.3.9 頁面設置
3.3.10 打印文檔
3.3.11 在文檔中插入時間和日期
3.3.12 將日志附加到文檔
3.3.13 使用不同的語言格式
3.4 計算器
3.4.1 “計算器”概述
3.4.2 簡單計算
3.4.3 科學計算
3.4.4 統(tǒng)計計算
3.4.5 在標準型和科學型間轉換數據
3.4.6 使用內存中存儲的數字
3.4.7 使用數字分組
3.4.8 將值轉換到另一數字系統(tǒng)
3.4.9 執(zhí)行大數運算
3.5 畫圖
3.5.1 “畫圖”概述
3.5.2 常見任務
第四章 常用設置
4.1 設置顯示器顯示方式
4.1.1 “顯示”概述
4.1.2 更改設置
4.1.3 保護文件
4.1.4 多監(jiān)視器
4.1.5 顏色管理
4.2 鼠標器的設置
4.2.1 鼠標設置
4.2.2 調整鼠標的速度
4.2.3 對調鼠標鍵
4.2.4 激活鼠標輪
4.2.5 調整鼠標指針速度
4.2.6 更改鼠標指針的外觀
4.3 修改日期與時間
4.3.1 更改計算機的日期
4.3.2 更改計算機的時間和時區(qū)
4.4 系統(tǒng)設置
4.4.1 “系統(tǒng)”概述
4.4.2 硬件配置
4.4.3 設置網絡首選
第五章 瀏覽器的使用與郵件管理
5.1 Internet Explorer簡介
5.2 連接到Internet
5.3 查找所需的Web頁
5.3.1 查找所需信息
5.3.2 共享書簽和收藏
5.3.3 查找最近訪問過的Web頁
5.3.4 輕松輸入Web信息
5.4 脫機瀏覽Web頁
5.4.1 將Web頁設置為可脫機查看
5.4.2 直接查看Web頁
5.5 打印和保存信息
5.5.1 打印Web頁
5.5.2 在計算機上保存Web頁
5.5.3 保存Web頁中的圖片或文本
5.6 聯(lián)機安全
5.6.1 為每個區(qū)域設置安全級
5.6.2 計算機安全
5.7 控制訪問不合適的Internet內容
5.7.1 查看受限制的內容
5.7.2 指定他人查看的Web站點
5.8 自定義瀏覽器
5.8.1 Netscape用戶使用須知
5.8.2 更改工具欄的外觀
5.8.3 正確顯示Web頁語言編碼
5.8.4 加快Web頁的顯示
5.9 Outlook Express
5.9.1 Outlook Express簡介
5.9.Z Outlook Express入門
5.9.3 郵件管理
5.9.4 創(chuàng)建和發(fā)送電子郵件
5.9.5 查看或在新聞組中張貼郵件
第二部分 安裝與管理技術
第六章 Windows 2000系統(tǒng)安裝配置
6.1 安裝Windows 2000系統(tǒng)需求
6.1.1 系統(tǒng)需求和硬件兼容性
6.1.2 硬件概述
6.1.3 海量存儲驅動程序
6.1.4 ACPI BIOS
6.2 Windows 2000安裝前的準備
6.2.1 準備內容
6.2.2 選擇文件系統(tǒng)
6.2.3 規(guī)劃磁盤分區(qū)
6.2.4 網絡協(xié)議
6.2.5 工作組
6.2.6 運行安裝程序前準備系統(tǒng)
6.3 安裝Windows 2000 Server
6.3.1 啟動安裝程序
6.3.2 為全新安裝輸入服務器設置
6.3.3 配置服務器
6.3.4 問題與解答
6.4 配置
6.4.1 用戶配置文件概述
6.4.2 使用用戶配置文件
第七章 活動目錄
7.1 Active Directory概述
7.1.1 Active Directory簡介
7.1.2 Active Directory基本概念
7.1.3 Active Directory架構
7.2 Active Directory目錄管理
7.2.1 管理域控制器
7.2.2 管理組
7.2.3 管理公布的資源
7.2.4 配置服務器設置
7.2.5 配置站點設置
7.2.6 配置復制
7.2.7 管理架構
7.3 使用Active Directory
7.3.1 配置Active Directory
7.3.2 管理Active Directory
第八章 管理服務
8.1 Windows管理規(guī)范
8.2 Microsoft管理控制臺
8.2.1 MMC概述
8.2.2 MMC的基本概念
8.2.3 使用MMC
8.3 控制臺應用技術
8.3.1 MMC和控制臺文件
8.3.2 創(chuàng)建MMC控制臺文件
8.3.3 修改保存的MMC控制臺文件
8.3.4 為MMC和管理單元設置策略
8.3.5 使用MMC和保存控制臺文件
8.4 組策略
8.4.1 組策略概述
8.4.2 組策略概念
8.4.3 組策略優(yōu)先級
8.4.4 使用組策略
8.4.5 管理組策略
8.4.6 組策略和網絡基礎結構
8.4.7 組策略管理單元的策略
8.5 組策略應用
8.5.1 使用組策略對象
8.5.2 使用管理模板
8.5.3 使用腳本
8.5.4 使用“文件夾重定向”管理單元
8.5.5 配置組策略
第九章 打印系統(tǒng)管理
9.1 打印概述
9.2 打印
9.2.1 安裝“即插即用”打印機
9.2.2 打印過程
9.2.3 Internet打印
9.2.4 打印和打印服務器
9.2.5 打印機驅動程序
9.2.6 打印機字體
9.2.7 打印處理器和數據類型
9.2.8 選擇并配置端口
9.2.9 搜索打印機
9.2.10 打印機屬性
9.3 打印技術
9.3.1 安裝打印機
9.3.2 打印設置
9.3.3 使用高級選項
9.3.4 管理打印機
9.4 管理和設置打印服務器
9.4.1 打印機基本管理
9.4.2 將客戶連接到打印機
9.4.3 管理文檔
第十章 終端服務與用戶管理
10.1 終端服務概述
10.2 授權終端服務
10.3 程序的安裝
10.4 配置終端服務
10.5 管理終端服務
10.6 終端服務應用技術
10.7 用戶管理
10.7.1 用戶配置文件
10.7.2 用戶配置文件內容
10.7.3 用戶配置文件的使用
第三部分 網絡與通信
第十一章 網絡技術基礎
11.1 TCP/IP概述 
11.1.1 Windows 2000 TCP/IP 
11.1.2 TCP/IP的背景 
11.1.3 TCP/IP模型 
11.1.4 TCP/IP實用程序
11.2 TCP/IP基本概念
11.2.1 TCP/IP協(xié)議
11.2.2 IP尋址與路由
11.3 TCP/IP應用技術
11.3.1 安裝和配置TCP/IP
11.3.2 診斷連接
11.4 DNS簡介
11.4.1 DNS定義
11.4.2 DNS工具
11.4.3 服務器功能
11.4.4 客戶機功能
11.4.5 DNS查詢的 工作原理
11.5 DNS應用技術
11.5.1 安裝和配置服務器
11.5.2 安裝和配置客戶機
11.6 DHCP概念
11.6.1 DHCP簡介
11.6.2 DHCP技術基礎
11.6.3 DHCP應用技術
第十二章 路由與遠程訪問
12.1 路由選擇
12.1.1 單播路由
12.1.2 多播轉發(fā)和路由
12.1.3 Internet連接共享和網絡地址轉換
12.1.4 管理工具
12.1.5 SNMP支持
12.2 路由的基本概念
12.2.1 單播路由
12.2.2 多播
12.2.3 “路由器到路由器”VPN
12.3 安裝路由
12.4 路由設置
12.4.1 設置靜態(tài)路由的IP網際網絡
12.4.2 設置IP的RIP路由的網際網絡
12.4.3 設置IPX網際網絡
12.5 路由的配置與管理
12.5.1 啟用“路由和遠程訪問”服務
12.5.2 啟用LAN和WAN路由
12.5.3 管理路由協(xié)議
12.5.4 配置IP的RIP
12.5.5 配置OSPF
12.5.6 配置DHCP中繼代理
12.5.7 配置lP多播支持
12.5.8 配置IPX路由
12.5.9 將內部網絡連接到Internet
12.6 網際協(xié)議安全(IPSec)
12.6.1 網際協(xié)議安全概述
12.6.2 網際協(xié)議安全的應用
12.7 IPSec應用技術
12.7.1 建立IPSec安全計劃
12.7.2 域,對等:IPSec
12.7.3 配置密鑰交換
12.7.4 創(chuàng)建密鑰交換方法
第十三章 網絡連接
13.1 網絡和撥號連接
13.1.1 網絡和撥號連接概述
13.1.2 網絡和撥號連接中間設備與安全
13.1.3 網絡和撥號連接技術
13.2 Internet連接
13.3 ISDN連接
13.4 調制解調器
13.4.1 調制解調器概述
13.4.2 安裝調制解調器
13.4.3 配置調制解調器
13.4.4 刪除調制解調器
13.5 紅外和無線鏈接
13.5.1 紅外和無線鏈接概述
13.5.2 紅外通訊
13.5.3 安裝紅外線和無線鏈接
13.5.4 配置無線鏈接
第十四章 網絡集成
14.1 SNMP
14.1.1 SNMP概述
14.1.2 SNMP工作原理
14.1.3 SNMP性質
14.1.4 安裝與配置SNMP
14.2 QoS許可控制
14.2.1 QoS許可控制概述
14.2.2 Qos許可控制模型
14.2.3 安裝QoS許可控制
14.2.4 配置策略
14.3 Novell NetWare集成
14.3.1 Novell NetWare集成概述
14.3.2 NetWare網關服務
14.3.3 安裝和配置NetWare網關服務
14.3.4 安裝和配置NWLink
14.3.5 將運行Windows 2000 Server的計算機用作NetWare網關
14.4 Windows ATM服務
14.4.1 ATM概述
14.4.2 ATM模型
14.4.3 安裝配置ATM
第十五章 Internet服務
15.1 IAS
15.1.1 IAS的功能
15.1.2 IAS工作原理
15.1.3 Windows 2000 IAS和Windows 4.0 IAS之間的操作差異
15.2 IAS特性
15.2.1 RADIUS客戶機
15.2.2 安全性
15.2.3 驗證方法
15.2.4 MS-CHAP
15.3 IAS方案
15.3.1 撥號訪問
15.3.2 Internet訪問
15.4 安裝與啟動IAS
15.4.1 安裝IAS
15.4.2 將IAS配置復制到另一個服務器
15.4.3 啟用IAS服務器讀取用戶對象
15.4.4 啟動或停止IAS
15.5 配置IAS屬性
15.5.1 配置IAS端口信息
15.5.2 在IAS中配置領域替換
15.6 注冊RADIUS客戶機
15.7 Windows Media服務
15.8 Internet信息服務
15.8.1 安裝IIS
15.8.2 軟件清單
15.8.3 電子郵件
15.8.4 新聞組
15.8.5 FrontPage服務器擴展
15.8.6 問題解決方案
第四部分 遠程服務
第十六章 遠程管理
16.1 遠程安裝服務
16.1.1 遠程安裝服務概述
16.1.2 相關組件
16.1.3 遠程安裝服務的體系結構
16.1.4 使用遠程安裝服務 
16.1.5 遠程安裝過程
16.1.6 遠程安裝步驟
16.2 遠程訪問概述 
16.3 遠程訪問基本概念
16.3.1 遠程訪問協(xié)議
16.3.2 VPN隧道協(xié)議 
16.3.3 LAN協(xié)議 
16.4 遠程訪問的安裝
16.4.1 安裝遠程訪問服務器
16.4.2 安裝撥號設備
16.5 遠程訪問配置與管理
16.5.1 啟用“路由和遠程訪問”服務
16.5.2 配置遠程訪問服務器
16.5.3 配置遠程訪問安全
16.5.4 管理遠程訪問服務器
第十七章 遠程存儲
17.1 遠程存儲概述
17.2 遠程存儲技術
17.2.1 “遠程存儲”的基本操作
17.2.2 “遠程存儲”如何影響Windows 2000
17.2.3 被管理卷
17.2.4 “遠程存儲”和“可移動存儲”
17.3 使用遠程存儲
17.3.1 設置“遠程存儲”
17.3.2 管理本地卷
17.3.3 管理遠程存儲媒體
17.3.4 防止數據災難和恢復數據
17.4 應用方法
17.4.1 安裝“遠程存儲”
17.4.2 查看或設置“遠程存儲”的屬性
17.4.3 監(jiān)視“遠程存儲”的任務
17.4.4 查看“遠程存儲”的事件
17.5 遠程存儲管理
17.5.1 管理本地磁盤卷
17.5.2 管理遠程存儲媒體
第十八章 分布式文件系統(tǒng)(DFS)
18.1 分布式文件系統(tǒng)概述
18.1.1 使用DFS的原因
18.1.2 DFS類型
18.1.3 DFS體系結構
18.2 分布式文件系統(tǒng)的特性與結構
18.2.1 分布式文件系統(tǒng)特性
18.2.2 分布式文件系統(tǒng)拓撲
18.2.3 分布式文件系統(tǒng)和安全性
18.2.4 平臺兼容性
18.3 分布式文件系統(tǒng)的目錄與配置
18.3.1 創(chuàng)建DFS根目錄
18.3.2 添加根目錄共享
18.3.3 添加DFS鏈接
18.3.4 添加DFS共享文件夾
18.3.5 配置復制
18.3.6 檢查DFS共享文件夾的狀態(tài)
18.4 分布式文件系統(tǒng)(DFS)應用
18.4.1 創(chuàng)建DFS根目錄
18.4.2 添加DFS根目錄共享
18.4.3 刪除DFS根目錄共享
18.4.4 顯示DFS根目錄
18.4.5 添加DFS鏈接
18.4.6 添加DFS共享文件夾
18.4.7 設置復制策略
18.4.8 檢查DFS共享文件夾的狀態(tài)
18.4.9 刪除DFS根目錄的顯示
18.4.10 刪除DFS根目錄
18.5 分布式文件系統(tǒng)特性
18.5.1 容易訪問文件
18.5.2 可用性
18.5.3 服務器負載平衡
18.6 配置復制
18.6.1 復制DFS根目錄
18.6.2 復制DFS共享文件夾
18.6.3 自動復制
18.6.4 手動復制
第五部分 存儲技術
第十九章 數據存儲技術
19.1 磁盤管理
19.1.1 磁盤管理概述
19.1.2 磁盤管理基礎
19.1.3 Windows文件系統(tǒng)
19.1.4 卷和分區(qū)
19.1.5 動態(tài)磁盤和動態(tài)卷的限制
19.1.6 遠程管理
19.2 磁盤管理方法
19.2.1 使用NTFS裝入的驅動器
19.2.2 查看磁盤或卷狀態(tài)
19.2.3 使用磁盤
19.2.4 使用動態(tài)磁盤
19.2.5 使用基本磁盤
19.3 磁盤管理技術
19.3.1 管理磁盤管理窗口
19.3.2 管理磁盤
19.3.3 管理動態(tài)卷
19.4 動態(tài)卷管理方法
19.4.1 管理簡單卷
19.4.2 管理跨區(qū)卷
19.4.3 管理帶區(qū)卷
19.4.4 管理鏡像卷
19.5 基本卷管理方法
19.5.1 管理分區(qū)和邏輯驅動器
19.5.2 管理跨區(qū)卷(卷集)
19.5.3 管理帶區(qū)卷(帶區(qū)集)
19.5.4 管理鏡像卷(鏡像集)
第二十章 容錯技術
20.1 RAID
20.1.1 RAID磁盤陣列
20.1.2 選擇RAID的方法
20.2 使用RAID
20.2.1 使用鏡像卷
20.2.2 使用RAID-5卷
20.2.3 修復RAID磁盤
20.2.4 修復鏡像卷和RAID-5卷
20.2.5 修復扇區(qū)故障
20.3 使用RAID磁盤方法
20.3.1 創(chuàng)建鏡像卷
20.3.2 將鏡像添加到現(xiàn)有的簡單卷
20.3.3 將鏡像卷分成兩個卷
20.3.4 從鏡像卷中刪除鏡像
20.3.5 創(chuàng)建RAID-5卷
20.4 管理RAID-5卷(帶奇偶校驗的帶區(qū)集)
20.4.1 修復基本RAID-5卷(帶奇偶校驗的帶區(qū)集)
20.4.2 刪除基本磁盤上的RAID-5卷(奇偶校驗的帶區(qū)集)
第二十一章 磁盤配額與活動存儲
21.1 磁盤配額概述
21.2 磁盤配額技術
21.2.1 配額和用戶
21.2.2 文件夾和磁盤
21.2.3 用戶操作如何影響磁盤配額
21.2.4 配額詳細信息的更新
21.2.5 配額和轉換的NTFS卷
21.2.6 本地和遠程實現(xiàn)
21.3 磁盤配額應用
21.3.1 啟用磁盤配額
21.3.2 刪除磁盤配額項目
21.3.3 記錄磁盤空間的使用
21.3.4 審核磁盤空間的使用
21.3.5 超過磁盤配額限度
21.4 磁盤配額方法
21.5 磁盤配額項目
21.6 活動存儲概述
21.7 可移動存儲各種方式
21.7.1 “可移動存儲”組件
21.7.2 庫
21.7.3 媒體池
21.7.4 媒體標識
21.7.5 媒體狀態(tài)
21.8 可移動存儲信息
21.8.1 管理庫
21.8.2 管理媒體池
21.8.3 管理磁帶和磁/光盤
21.8.4 管理操作員請求和排隊的工作
21.8.5 管理“可移動存儲”的安全性
21.8.6 使用“可移動存儲”的命令行
21.9 可移動存儲管理
21.9.1 可移動存儲屬性
21.9.2 管理庫
21.9.3 管理磁帶和磁/光盤的方法
21.9.4 管理操作員請求和排隊的方法
21.9.5 管理可移動存儲安全性的方法
第二十二章 數據保護
22.1 備份和還原數據
22.1.1 備份數據
22.1.2 還原數據
22.2 備份概述
22.2.1 備份
22.2.2 新特性
22.3 備份技術
22.3.1 備份類型
22.3.2 權限和用戶權利
22.3.3 系統(tǒng)狀態(tài)數據
22.3.4 命令性還原
22.3.5 修復
22.3.6 故障恢復控制臺
22.4 使用備份
22.4.1 備份文件和文件夾
22.4.2 使用批處理文件備份數據
22.4.3 命令行范例
22.4.4 命令行參數
22.4.5 還原文件和文件夾
22.4.6 還原域控制器
22.5 數據保護方法
22.5.1 備份數據的方法
22.5.2 還原數據的方法
22.5.3 設置“備份”選項
22.5.4 維護媒體
22.5.5 執(zhí)行系統(tǒng)修復和恢復
22.6 數據安全存儲
22.7 使用不間斷電源(UPS)
22.7.1 安裝UPS
22.7.2 刪除UPS
第二十三章 事故恢復
23.1 事故恢復概述
23.2 事故恢復模式
23.2.1 安全模式啟動選項
23.2.2 恢復控制臺
23.2.3 緊急修復磁盤
23.3 事故恢復工具與技術
23.3.1 修復啟動故障
23.3.2 工具和技術
23.4 事故恢復方法
23.4.1 確保系統(tǒng)安全
23.4.2 恢復無法啟動的系統(tǒng)
23.5 故障恢復策略
23.5.1 故障恢復策略
23.5.2 加密文件系統(tǒng)和數據恢復
23.6 故障恢復代理
23.6.1 故障恢復代理概述
23.6.2 在作為被指派的恢復代理的情況下恢復加密的文件或文件夾
第六部分 安全與維護
第二十四章 系統(tǒng)安全
24.1 安全性概述
24.1.1 新的安全功能
24.1.2 安全模型
24.1.3 域的體系結構
24.1.4 身份驗證
24.1.5 審核
24.1.6 授權
24.1.7 安全策略
24.1.8 信任
24.1.9 數據保護
24.2 安全性的應用
24.2.1 服務器角色
24.2.2 用戶、計算機和組
24.2.3 用戶權利
24.2.4 訪問控制
24.2.5 存儲數據的安全
24.2.6 網絡數據的安全性
24.2.7 管理安全模板
24.3 使用安全機制
24.3.1 使用內置或預定義的組
24.3.2 設置審核
24.3.3 管理信任關系
24.3.4 委派管理控制
24.3.5 啟用Kerberos V5身份驗證
24.4 安全技術
24.4.1 以非管理級用戶身份登錄到域控制器
24.4.2臺 以管理員身份使用“運行方式”動程序
24.4.3 控制對象的訪問
24.4.4 管理磁盤上的數據加密
24.4.5 利用“安全配置和分析”
24.4.6 自動化安全配置
第二十五章 授權管理
25.1 授權概念
25.2 授權模式
25.2.1 Microsoft BackOffice授權模式
25.2.2 服務器許可證
25.2.3 客戶訪問許可證
25.2.4 “每服務器”授權
25.2.5 “每客戶”授權
25.2.6 授權不同的服務器產品
25.3 使用授權
25.3.1 管理和跟蹤許可證
25.3.2 授權模式
25.3.3 混合授權模式
25.3.4 管理企業(yè)的授權
25.3.5 配置授權復制
25.4 授權方法
25.4.1 管理本地服務器上的授權
25.4.2 管理企業(yè)的授權
25.4.3 管理產品和產品許可證
第二十六章 系統(tǒng)監(jiān)視和診斷工具
26.1 事件查看器
26.2 使用事件查看器
26.2.1 事件
26.2.2 監(jiān)視安全事件
26.3 事件查看方法
26.3.1 查看事件日志
26.3.2 管理事件日志
26.3.3 自定義事件日志
26.3.4 使用安全日志
26.4 監(jiān)視性能
26.4.1 性能簡介
26.4.2 系統(tǒng)監(jiān)視器
26.4.3 性能日志和警報
26.5 監(jiān)視性能設計與操作
26.5.1 性能對象和計數器
26.5.2 性能工具架構
26.5.3 Windows NT 4.0和Windows 2000中的性能監(jiān)視
26.6 使用性能工具
26.6.1 設置監(jiān)視配置
26.6.2 “系統(tǒng)監(jiān)視器”快速參考
26.6.3 系統(tǒng)監(jiān)視器界面
26.7 監(jiān)視性能方法
26.7.1 使用計數器
26.7.2 使用監(jiān)視視圖
26.7.3 使用數據
26.7.4 使用設置
26.7.5 創(chuàng)建和配置計數器日志
26.7.6 創(chuàng)建和配置跟蹤日志
26.8 網絡監(jiān)視器概述
26.9 了解網絡監(jiān)視器
26.9.1 網絡數據流
26.9.2 捕獲網絡數據
26.9.3 網絡監(jiān)視器組件
26.9.4 網絡監(jiān)視器的安全性
26.10 使用網絡監(jiān)視器
26.10.1 安裝網絡監(jiān)視器
26.10.2 安裝網絡監(jiān)視器驅動程序
26.10.3 捕獲網絡幀
第七部分 開發(fā)技術
第二十七章 Windows 2000注冊表
27.1 Windows 2000注冊表概述
27.2 Windows 2000注冊表結構
27.2.1 注冊表的分層結構
27.2.2 注冊表子目錄樹
27.2.3 注冊表配置單元和文件
27.2.4 注冊表項中的值項
27.2.5 注冊表大小限制
27.3 Windows 2000注冊表管理
27.3.1 使用Regedt32.exe
27.3.2 備份、還原和恢復注冊表
27.4 注冊表實用程序
27.4.1 注冊表編輯器概述
27.4.2 管理注冊表信息
27.4.3 在注冊表中添加和刪除信息
27.4.4 編輯注冊表信息
27.4.5 維護注冊表安全性
27.4.6 打印注冊表信息
第二十八章 應用程序和編程工具
28.1 消息隊列概述
28.2 消息隊列結構與類型
28.3 消息隊列規(guī)劃與管理
28.3.1 消息隊列結構與類型的應用
28.3.2 用于消息隊列的商業(yè)方案
28.3.3 規(guī)劃消息隊列
28.3.4 安裝消息隊列
28.3.5 保護消息隊列網絡
28.3.6 管理消息隊列
28.3.7 管理MSMQ Exchange連接器
28.4 消息隊列應用方法
28.4.1 安裝消息隊列
28.4.2 管理消息隊列網絡
28.4.3 管理消息隊列計算機
28.4.4 管理消息隊列安全
28.5 分布式組件對象模型
28.5.1 分布式組件對象模型概念
28.5.2 配置使用DCOM程序
第二十九章 COM應用程序
29.1 管理組件服務的指導
29.1.1 組件服務管理概念
29.1.2 組件服務的管理生命周期
29.2 組件服務控制臺樹
29.3 組件服務配置
29.3.1 為組件服務配置系統(tǒng)
29.3.2 進行安全設置
29.3.3 計算機對于組件服務成為可見的
29.3.4 啟用或禁用分布式COM
29.4 安裝COM+應用程序
29.4.1 安裝COM+
29.4.2 安裝COM+任務
29.5 管理應用程序安全設置
29.5.1 安全配置概念
29.5.2 安全設置任務
29.6 管理分布式事務
29.6.1 分布式事務管理概念
29.6.2 分布式事務管理任務
29.7 管理排隊組件
29.7.1 管理排隊組件概念
29.7.2 管理排隊組件任務
第三十章 證書與電子商務
30.1 公鑰基礎結構
30.2 使用公鑰策略
30.2.1 自動證書請求策略
30.2.2 受信任的根證書頒發(fā)機構策略
30.2.3 使用企業(yè)信任策略
30.2.4 加密數據恢復代理策略
30.3 證書服務中的互操作性
30.4 管理工具
30.5 管理證書服務
30.5.1 設置證書頒發(fā)機構
30.5.2 管理證書頒發(fā)機構
30.5.3 建立組策略對象的公鑰策略
第三十一章 電話服務
31.1 電話服務概述
31.2 常規(guī)電話服務
31.2.1 電話介紹
31.2.2 PSTN電話服務
31.2.3 PSTN、PBX與計算機網絡
31.2.4 TAPI如何支持程序與硬件
31.3 IP電話服務
31.3.1 傳統(tǒng)電話和IP電話
31.3.2 IP電話概念
31.3.3 H.323 IP電話呼叫
31.4 IP多播視頻會議
31.4.1 IP多播視頻會議
31.4 2 TAPI如何支持IP多播視頻會議
31.4.3 Site Server IIS服務
31.4.4 多播視頻會議的安全性
31.5 TAPI、Active Directory和Site Server ILS服務
31.6 電話服務提供程序
31.6.1 NDIS代理TAPI服務提供程序
31.6.2 TAPI核心模式服務提供程序
31.6.3 Unimodem服務提供程序
31.6.4 TAPI遠程服務提供程序
31.6.5 H.323TAPI服務提供程序
3.7 硬件與設置
31.7.1 撥號規(guī)則概述
31.7.2 電話服務硬件需求
31.7.3 設置IP電話工作站
31.7.4 設置會議室
31.7.5 啟用IP多播
31.7.6 消除回音
31.7.7 使用電話撥號程序
31.8 應用技術
31.8.1 使用Site Server ILS服務
31.8.2 創(chuàng)建多播作用域
31.8.3 管理電話服務器
31.8.4 管理服務器上的TAPI提供程序
31.8.5 管理TAPI客戶端和用戶
31.8.6 更改電話呼叫的撥號方式
31.9 TAPI編程舉例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