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自然科學天文學/地球科學安徽銅陵地區(qū)構造變形分析及成礦預測

安徽銅陵地區(qū)構造變形分析及成礦預測

安徽銅陵地區(qū)構造變形分析及成礦預測

定 價:¥12.00

作 者: 劉文燦/等
出版社: 地質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專業(yè)圖書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16021198 出版時間: 1996-03-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131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內容提要安徽銅陵是我國東部長江中下游鐵、銅、金等內生多金屬成礦帶中部一個著名的銅、鐵、硫、金聚礦區(qū),具有悠久的探、采和研究歷史.本書以系統(tǒng)科學的級序理論和構造變形復合分析的思想為指導,在分析區(qū)域構造背景的基礎上,首先對銅陵地區(qū)構造變形系統(tǒng)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探討了構造變形及其復合效應與成巖、成礦作用的關系,提出了本區(qū)中比例尺的礦床預測意見;其次在銅官山、獅子山、鳳凰山和新橋等幾個重點礦田,針對不同的重要地質問題進行了專題研究,深入分析了構造變形復合作用的控巖、控礦特征,并預測了礦田內的有利成礦地段。這對指導本區(qū)隱伏礦床預測起到了關鍵性作用。本書可供從事構造地質、礦田構造及礦床預測的生產、科研、教學人員以及地質院校高年級學生參考。

作者簡介

暫缺《安徽銅陵地區(qū)構造變形分析及成礦預測》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 錄
   第一章 區(qū)域成礦構造背景
    第一節(jié) 區(qū)域構造格架
    一、大別山構造帶
    二、下?lián)P子褶斷帶
    三、江南褶皺系
    四、郯廬斷裂帶及新華夏系
    五、南北向構造帶
    第二節(jié) 地球物理場與地殼結構
    一、地球物理場特征
    二、區(qū)域地殼結構特征
    第三節(jié) 區(qū)域構造演化及成礦構造環(huán)境
    一、下?lián)P子地區(qū)構造演化特征
    二、成礦區(qū)域構造環(huán)境
   第二章 銅陵地區(qū)構造格局與構造演化
    第一節(jié) 構造變形序列
    第二節(jié) 構造變形系統(tǒng)
    一、北東向S狀隔檔式褶皺帶
    二、東西向隱伏基底斷裂及蓋層疊加褶皺
    三、北北東向壓剪性構造
    四、南北向隱伏基底斷裂帶及擠壓構造帶
    五、北西向構造
    第三節(jié) 構造演化史
    一、古構造應力場反演
    二、構造演化歷史
   第三章 銅陵地區(qū)構造控巖、控礦分析
    第一節(jié) 構造控巖分析
    一、淺部巖體的構造控制
    二、深部巖體的構造控制
    三、深部巖漿房的構造控制
    第二節(jié) 構造控礦分析
    一、礦床分布規(guī)律
    二、構造控礦分析
    第三節(jié) 成礦變形系統(tǒng)及構造成礦預測
    一、成礦變形系統(tǒng)的確定
    二、構造成礦預測
   第四章 銅官山礦田構造分析
    第一節(jié) 礦田構造變形特征
    一、北東向變形系統(tǒng)
    二、東西向變形系統(tǒng)
    三、北北東向變形系統(tǒng)
    四、南北向變形系統(tǒng)
    五、北西向構造變形系統(tǒng)
    第二節(jié) 銅官山S狀背斜變形機制
    一、形態(tài)特征
    二、變形特征
    三、變形機制
    第三節(jié) 礦田構造變形復合分析
    一、構造復合時序
    二、構造復合效應
    第四節(jié) 礦田構造控巖、控礦分析
    一、構造控巖分析
    二、構造控礦分析
    三、礦床分布規(guī)律及構造成礦預測
   第五章 獅子山礦田構造分析
    第一節(jié) 礦田構造變形系統(tǒng)及其復合效應
    一、北東向變形系統(tǒng)
    二、東西向變形系統(tǒng)
    三、南北向變形系統(tǒng)
    四、北北東向變形系統(tǒng)
    五、北西向變形系統(tǒng)
    第二節(jié) 順層滑脫構造
    一、多層順層滑脫現(xiàn)象
    二、多重順層滑脫現(xiàn)象
    三、順層滑脫構造的形成機制
    第三節(jié) 構造控巖、控礦分析
    一、控巖、控礦構造發(fā)展階段
    二、構造控巖分析
    三、構造控礦分析
    三、礦床空間分布規(guī)律及構造成礦預測
   第六章 鳳凰山礦田構造分析
    第一節(jié) 礦田構造變形特征
    一、成礦前變形系統(tǒng)
    二、成巖、成礦期變形系統(tǒng)
    三、成礦后變形系統(tǒng)
    第二節(jié) 鳳凰山巖體內部構造
    一、鳳凰山巖體地質特征
    二、鳳凰山巖體的巖石磁組構特征
    第三節(jié) 鳳凰山巖體接觸帶構造
    一、巖體接觸熱變質作用
    二、巖體接觸帶構造變形特征
    第四節(jié) 鳳凰山巖體侵位機制及構造控礦分析
    一、巖體侵位動力模式
    二、巖體侵位方式與成巖、成礦的關系
    三、構造控礦分析
   第七章 新橋礦田構造分析
    第一節(jié) 礦田構造格局
    一、北東向變形系統(tǒng)
    二、東西向變形系統(tǒng)
    三、北北東向變形系統(tǒng)
    四、南北向變形系統(tǒng)
    第二節(jié) 礦床地質特征
    一、礦體特征
    二、成礦巖體特征
    三、礦床成因
    第三節(jié) 構造控礦分析
   結束語
   參考文獻
   圖版說明
   圖版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