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策》主要記載了戰(zhàn)國時代和國游說之士的言行,以及一些史實和相關歷史人物的記錄。它并不是一人所作,而是多人異時所創(chuàng),所以內容錯亂,甚至有自相矛盾之處,而且書的名稱也不統(tǒng)一,諸如《國策》、《國事》、《短長》、《事語》、《長書》等等。直到西漢,才由劉向統(tǒng)一統(tǒng)訂整理,并定其名為《戰(zhàn)國策》?!稇?zhàn)國策》是一部獨特的國別史著作。書中所講敘的事件大約在春秋之后、楚漢相爭之前,記載如此紛亂的年代,劉向充分發(fā)揮了他的整理才能。他將全書按國別編排,分為東周、西周、秦、楚、齊、趙、魏、韓、燕、宋、衛(wèi)、中山十二國,共三十三篇,把各國之間復雜的關系及名人佚事整理得井井有條。那個時代,各個諸侯國都想憑借自己的勢力獨霸一方,于是各國之間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各方面都展開了錯綜復雜的斗爭,所以一批批機鋒敏睿、旁征博引的游說之士應運而生。他們站在不同的立場上提出了不同的主張和策略,從某種程度上影響著諸侯國的興盛和衰亡,充分展示了我國古代先賢的辯才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