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題就是在上述背景下設立的。按照計劃,課題的最終成果是一部集中研究中國貨幣政策的目標、工具、傳導機制及其政策效果的專著。隨著研究的深入,課題組成員一致認為:僅僅圍繞貨幣政策自身來展開對貨幣政府的研究,可以并不容易產生有洞察力的研究成果。這是因為,實體經濟運行的要求和金融結構的特征,有相當程度上決定了貨幣政府目標的選擇、傳導機制以及貨幣政策的有效性?!敦泿帕髁糠治隼碚撗芯俊酚懻撌秦泿帕髁亢拓泿糯媪康年P系,以及基于貨幣流量分析的貨幣政策操作問題。這是一個基本理論問題。因為,在貨幣經濟學中,貨幣存量與流量分析的分野由來已久,并構成貨幣經濟學的一對基本范疇。雖然自凱恩斯《就業(yè)、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發(fā)表以來,貨幣存量分析方法已然成為貨幣經濟學研究的主流方法,但是由于這種主流方法在處理一些貨幣政策實踐問題方面總是暴露出一些致命缺陷,所以對貨幣流量分析的探討就始終沒有止息過。同時,這個討論又是極具實踐性的貨幣政策操作問題。這是因為,究竟產關注存量還是關注流量,直接關乎貨幣政策的成敗。在一定意義上,自2002年年底以來,我國的貨幣政策通過調控貨幣供應量(存量)來調控宏觀經濟運行其少建構,在2004年不得不重新祭起直接調控偏差貸總量(注時)的老手段來,恰正是因為我們過多地關注了存量問題而忽視了流量的問題。因此,探討貨幣流量分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將有助于提高我國貨幣政策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