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現獻上第35卷(應為36卷,譯者注)SIPRl年鑒。它在各章節(jié)中敘述和評論政治與機制性安全、軍備控制、不擴散與裁軍等領域的新動向時,體現了本研究所傳統(tǒng)的文獻資料分析工作的連續(xù)性。在記述2003年事態(tài)的上一卷年鑒中,伊拉克問題或多或少地成了主導性議題。2004年,雖然伊拉克占領軍的艱難處境、伊拉克民主的痛苦醞釀,以及關于美國領導的聯(lián)盟行動是是非非的不斷爭論依舊是媒體的頭條新聞,但這些議題不再以同樣的程度影響著國際社會的整個議程。即使在伊拉克本身所在的地區(qū),一些事態(tài)提醒著國際公眾解決以色列一巴勒斯坦爭端的極端重要性以及另一個國家:伊朗獲取核武器能力的危險性。在蘇丹達爾富爾地區(qū)的事態(tài)發(fā)展,使“脆弱國家/沖突”的連結和重建和平的挑戰(zhàn)成為國際社會新的焦點。2004年12月26日的地震海嘯造成外國旅游者和數十萬當地居民的死亡和苦難,有力地說明了在一個“全球化”的環(huán)境中,重大自然災害的嚴重性及其所帶來的全球性影響。顯然,現代安全挑戰(zhàn)的廣度要遠遠大于恐怖主義和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所造成的“新威脅”,而從2001年以來,世界注意力卻一直更多地集中在一一也許是過于狹窄地集中在后者。SIPRI研究所繼續(xù)在尋找充分利用本卷年鑒及其內容作為透明的工具。我們感謝贊助者和合作伙伴們的支持。正是他們的支持,包括今牛的支持,才使我們能夠將本年鑒翻譯成阿拉伯文、中文、俄文和烏克蘭文,并將年鑒的袖珍本翻譯成波斯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和瑞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