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法律司法案例與司法解釋法律解釋學

法律解釋學

法律解釋學

定 價:¥28.00

作 者: 陳金釗等著
出版社: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法律人叢書
標 簽: 法律解釋 基本知識

ISBN: 9787562028314 出版時間: 2006-04-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0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在當今世界上,法律職業(yè)化幾乎已經成為全球化的趨勢。法律界對自家行業(yè)的知識傳統(tǒng)有了越來越明確的自覺,各種會議和出版各樣的研討物都在不停地將這種知識傳統(tǒng)精致化。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檢討法律教育的基本概念和目標定位,法律教育界比起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在教育和法律人才培養(yǎng)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像法律人那樣思考"(Thinking like a lawyer)的能力。法律實務界也更加注重將法律職業(yè)與法律教育溝通,法律職業(yè)的入門標準越來越高,從而提高了司法在調整社會關系和實現(xiàn)社會正義的過程中的能力。另外,司法界又在不斷地反思司法權的運作方式,程序的價值得到了日益普遍的認可。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法律界都在討論法律家的職業(yè)倫理,一些重要的準則甚至獲得了超越國界的共識。 令人欣喜的是,我國的法治建設正好與這樣的世界性潮流同步。在最近的幾年里,上述種種問題都得到了我國法律界程度不同的關注和討論,有些甚至在制度層面上取得了可喜的進展。統(tǒng)一司法考試制度的確立便是一個最近的例證。不過,在看到這些進展的同時,我們也時時能夠感受到在邁向職業(yè)化過程中,中國法律界所面臨著的一些特殊困難。這些困難有些來自于在計劃經濟時代流行至今仍有其生命力的某些觀念,有些則來自于更久遠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因而預示著中國法律人的愈發(fā)任重道遠。 日本著名的中國法律史專家滋賀秀三曾從訴訟的形態(tài)的角度對中國傳統(tǒng)法文化作過極具啟發(fā)意義的考察。他認為,在世界各主要文明中,中國是距離法治最為遙遠的一種,甚至與歐洲形成了兩極相對的反差。由于我們的法律大致上是刑法以及管理和調整官僚機構的規(guī)則,因而,"與國家權力相分離而具有獨立地位的法律界精英們從理性的探索中產生出學說、判例,創(chuàng)造并支持著法這種現(xiàn)象……在中國幾乎尋找不到。歐洲法的歷史有一半可以說是法學的歷史,而與此相對,言之有據(jù)地討論中國法學史卻近乎不可能。"滋賀秀三等教授以自己在教學中的感受強化了他的判斷--在洋洋灑灑地講過了羅馬、中世紀和近代各國法學之后,輪到講中國法學時,他幾乎有點無話可談的感覺。(參看滋賀秀三等著《明清時期的民事審判與民間契約》,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作者簡介

  陳金釗,(1963- )男,山東莘縣人,山東大學威海分校副校長、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法律解釋學(法學方法論),曾獲“中國十大青年法學家”提名獎、“山東省十大中青年法學家”、 “山東省十佳青年教師”、“山東省師德先進個人”、“全國師德先進個人”等榮譽, 任中國法理學研究會理事、中國儒學家與法律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山東省法學會常務理事、山東省法理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先后在《中國法學》、《法學研究》、《法律科學》、《法商研究》、《政法論壇》、《法學家》、《比較法研究》等法學類核心刊物上發(fā)表論文110余篇,在法律出版社、山東人民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等出版專著教材10余部。參與多項國家、省級項目的研究工作,2001年獲準主持國家教育部重點項目“法律解釋學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解釋學、法治理論。

圖書目錄

第一章導論:法律解釋(學)的矛盾與選擇
一、法律解釋的對象:規(guī)范與事實
二、法律解釋學的立場:立法與司法
三、法律解釋的目標:解析與建構
四、法律解釋的特征:獨斷與探究
五、法律解釋學的重心:本體與方法
六、法律解釋的權限:服從與創(chuàng)造
七、法律解釋的方法:文義與目的
八、法律解釋的原則:合法與客觀
九、法律解釋的結果:一解與多解
十、法律解釋的方式:封閉與開放
第二章法律解釋學的概念
一、法律解釋學的含義
二、法律解釋學與概念法學
三、法律解釋學與立法學
四、法律解釋學與哲學解釋學
五、法律解釋學與法社會學
六、法律解釋學與價值法學
七、法教義學與法律解釋學
第三章 法律解釋學的歷史發(fā)展
一、古希臘時期:法律解釋思想的萌芽
二、羅馬法時期:法律解釋學的產生
三、中世紀的法律解釋思想
四、近代法律解釋之方法論傳統(tǒng)
五、現(xiàn)代法律解釋思想
第四章當代法律解釋理論
一、本體論意義上的法律解釋理論
二、法概念:詮釋轉向和本體回歸
三、從司法三段論到法律論證
四、法律解釋學的最新進展——法律論證理論的發(fā)展脈絡
第五章法律解釋的目標
一、法律解釋目標的確定及其意義
二、關于法律解釋目標的幾種典型觀點分析
三、中國語境中的思考
四、構建針對個案的裁判規(guī)范是法律解釋的目標
第六章法律解釋權研究
一、法律解釋權的概念
二、法律解釋權的主體
三、法律解釋權的客體(對象)
四、法律解釋權的內容
第七章文義解釋方法
一、文義解釋解析
二、文義解釋方法的優(yōu)先使用性
三、文義解釋方法的積極意義
第八章 目的解釋方法
一、目的論與目的解釋的法律方法
二、目的解釋方法中的“目的”
三、目的解釋方法的應用
第九章法律概念解釋
一、法律概念:一個解釋學語境中的考察
二、法律生成中的法律概念
三、法律概念解釋的真相——一個短暫的結論
第十章法律事實解釋
一、作為法律解釋對象的法律事實
二、法律事實之認定與判斷
三、法律事實之意義
第十一章法律解釋方法的應用
一、荷蘭“電力案”
二、公交公司賠償案
三、“兩性人”案
第十二章結語:法律解釋學的困境
一、問題的提出
二、評各種解釋方法的先后排序
三、“理論性爭論”
四、隱含的思維過程
五、形式合理性與實質合理性
六、“解釋”的智慧
七、“愛奧尼亞謬誤”
后記:腳印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