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版前言
1 偏癱康復的基本觀點
1.1 早期康復的觀點
1.2 評價與治療相結合的觀點
1.3 對偏癱患者進行全面分析的整體觀點
1.4 多專業(yè)合作全面康復的觀點
1.5 偏癱的本質是運動模式發(fā)生質變的觀點
2 造成偏癱異常運動模式的因素
2.1 痙攣
2.2 聯合反應
2.3 代償動作
2.4 上肢聯帶運動
2.5 下肢聯帶運動
2.6 緊張性迷路反射
2.7 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
2.8 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
2.9 陽性支持反射
2.10 交叉性伸展反射
2.11 抓握反射
2.12 平衡障礙
2.13 感覺障礙
3 偏癱急性期的康復治療
3.1 良肢位的設計
3.2 被動關節(jié)活動度維持訓練
3.3 體位變化的適應性訓練
3.4 偏癱患者臥床時經常出現的錯誤體位
3.5 體位變換
4 床上訓練法
4.1 呼吸功能易化訓練
4.2 搭橋訓練
4.3 軀干下部的屈曲、旋轉訓練
4.4 腰椎屈曲運動訓練
4.5 軀干旋轉控制訓練
4.6 抑制下肢聯帶運動訓練
4.7 易化下肢分離運動訓練
4.8 患側下肢控制能力訓練
4.9 下肢選擇性運動訓練
4.10 緩解軀干痙攣、提高穩(wěn)定性的訓練
4.11 下肢痙攣的抑制訓練
4.12 水中運動抑制痙攣訓練
4.13 改善關節(jié)活動范圍的手法
4.14 肌短縮域狀態(tài)的等長收縮訓練
4.15 下肢分離運動易化訓練
4.16 下肢夾球訓練
4.17 踝關節(jié)背屈訓練
5 坐位訓練法
6 從坐位到立位訓練法
7 步行訓練法
8 上肢功能訓練法
9 日常生活動作訓練
附錄一 體表解剖學名詞圖解
附錄二 運動解剖學名詞圖解
附錄三 本書醫(yī)學名詞俗語解釋
附錄四 偏癱康復支具和訓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