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前言第一章 長征的序幕一、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二、抗日先遣隊的北上三、紅六軍團的西征四、中央紅軍戰(zhàn)略轉移的決策和部署第二章 中央紅軍開始長征一、突破三道封鎖線二、血染湘江三、改變戰(zhàn)略方向四、進軍遵義五、遵義會議第三章 轉戰(zhàn)云貴川,擺脫圍追堵截一、四渡赤水二、巧渡金沙江三、通過彝民區(qū)四、強渡大渡河五、翻越夾金山第四章 紅四方面軍的策應和開始長征一、“川陜甘計劃”與策應中央紅軍二、強渡嘉陵江三、西進松理茂地區(qū)四、迎接中央紅軍第五章 與張國燾分裂活動的斗爭一、懋功會師二、北上戰(zhàn)略方針的確定三、北上與南下之爭四、草地跋涉五、中共中央先行北上第六章 紅二十五軍的長征一、向豫陜邊轉移二、創(chuàng)建鄂豫陜根據地三、策應紅一、紅四方面軍四、與西北紅軍勝利會師第七章 革命大本營在西北的奠基一、突破天險臘子口二、勝利到達吳起鎮(zhèn)三、奠基禮四、鞏固和擴大陜甘根據地第八章 紅四方面軍的南下一、張國燾另立“中央” 二、轉戰(zhàn)川康邊三、張國燾南下方針的破產四、西進康北第九章 紅二、紅六軍團的長征一、湘鄂川黔根據地的建立二、向湘黔邊轉移三、進軍黔西四、轉戰(zhàn)滇黔邊五、渡江北上第十章 長征的勝利結束一、甘孜會師二、紅二、紅四方面軍北上三、三軍大會師四、長征的最后一仗結束語主要參考書目后記附:中國工家紅軍長征路線圖 書摘轟轟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于1927年失敗以后,中國共產黨高舉革命的大旗,率領廣大群眾展開英勇的武裝斗爭,建立了一支支紅軍和一塊塊革命根據地,在各個革命根據地內普遍開展土地革命,建立各級政權,革命烈火重新在廣大地區(qū)燃燒起來。為了消滅蓬勃發(fā)展的紅軍和革命根據地,蔣介石從 1930年年底開始接連發(fā)動了一次次大規(guī)模的軍事“圍剿”,但均被英勇的紅軍所粉碎。 恰在這時,日本帝國主義于1931年發(fā)動九一八事變,武裝侵占中國東北,并一步步向關內進逼,民族革命的高潮逐步在全國興起??墒牵Y介石競置民族危亡于不顧,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繼續(xù)集中力量“圍剿” 各個革命根據地。在他發(fā)動的第四次“圍剿”被紅軍打破以后,又于1933年 9月,以100萬軍隊、200多架飛機,對各個革命根據地發(fā)動了最大的一次“ 圍剿”——第五次“圍剿”。 這時,在幾塊大的革命根據地中,鄂豫皖、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已受到較大的損失。鄂豫皖根據地的紅軍主力紅四方面軍,已向西轉移,在川陜邊地區(qū)建立了新的根據地。湘鄂西根據地的紅軍主力紅二軍團,已改編為紅三軍,在湘鄂川邊流動游擊。唯有中央革命根據地損失不大。因此,蔣介石這次 “圍剿”的重點,是中央革命根據地。為了消滅中央紅軍,他集中了50萬兵力,并把駐贛、粵、閩、湘、鄂各省部隊,分編為北路、南路、西路軍,再加上第十九路軍,集中“圍剿”中央革命根據地,及與之相鄰近的湘贛、湘鄂贛、閩浙贛等革命根據地。其部署是: 北路軍以顧祝同為總司令,蔣鼎文為前線總指揮,下轄三路軍,共33個師又3個旅,是“圍剿”中央革命根據地的主力。其任務是:向廣昌方向筑壘推進,尋求與中央紅軍主力決戰(zhàn)。 南路軍以陳濟棠為總司令,指揮粵軍11個師又1個旅,阻止中央紅軍向南發(fā)展,并逐步向筠門嶺、會昌地區(qū)推進,協同北路軍作戰(zhàn)。 第十九路軍等部共6個師又2個旅,扼守閩西和閩西北地區(qū),阻止中央紅軍向東發(fā)展;浙贛閩邊區(qū)警備部隊5個師又4個保安團,“圍剿”閩浙贛革命根據地,并配合北路軍第二路軍,阻止中央紅軍向贛東北方向發(fā)展。 西路軍以何鍵為總司令,指揮湘軍9個師又3個旅,“圍剿”湘贛、湘鄂贛革命根據地,并相機東進,阻止中央紅軍向贛江以西機動。 為了取得這次“圍剿”的成功,蔣介石在南昌設立了全權處理贛粵閩湘鄂五省軍政事宜的“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南昌行營”,親自坐鎮(zhèn)南昌,指揮這次“圍剿”。在政治上,他繼續(xù)采取“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戰(zhàn)略方針,厲行保甲制度和“連坐法”,加強地主武裝建設,強化其反動統治。在軍事上,他吸取以往失敗的教訓,采取持久戰(zhàn)與“堡壘主義”的新戰(zhàn)略和“以守為攻,乘機進剿,運用合圍之法,兼采機動之師,遠探密壘,薄守厚援,層層鞏固,節(jié)節(jié)進逼,對峙則守,得隙則攻”等原則,并且聘請外國軍事顧問,改編部隊,舉辦軍官訓練團,普遍構筑堡壘封鎖線等,企圖不斷消耗紅軍的有生力量,最后將紅軍壓縮在狹小區(qū)域內,聚而殲之。在經濟上,控制交通,實行貿易禁運,對蘇區(qū)進行嚴密封鎖。與此同時,對外加緊同美、英、日等帝國主義勾結,對內肆意進行橫征暴斂?;I措“剿共”經費,購買飛機、大炮等,企圖徹底消滅紅軍,摧毀各個革命根據地。 當時,中央蘇區(qū)紅軍已發(fā)展至8萬多人,如果采取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打破敵人的第五次“圍剿”仍然是有可能的??墒?,在這樣嚴峻的局勢面前,掌權的“左”傾冒險主義領導者卻實行了錯誤的軍事指導。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