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現(xiàn)在您面前的是作者讀博期間和博士畢業(yè)后在其業(yè)師宋永培先生和項楚先生的指導下歷時四載、數易其稿完成的一份作業(yè),是一個早于傳世本數百年、前賢未曾全面整理過的新版本。毫無疑問,敦煌 文獻是中華文化遺產中的瑰賓,儒學是傳統(tǒng)文化的正宗。作者在目前所公布的5萬余卷郭煌寫卷中搜集出《春秋經傳集解》(殘卷)37件,發(fā)現(xiàn)其絕大部分抄成于南北朝至初唐時期,早于傳世的阮刻《十三經注疏》本和《四部業(yè)刊》景印宋巾箱本數百年,從理論上講更近于原貌。故盡管是殘卷,但其在經學、史學、文獻學、語言學及學術史等領域所蘊涵的重要的學術價值亦是不言而喻的。作者在借鑒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礎上,第一次全面系統(tǒng)地將寫卷原文同傳世本逐字比勘,對其中的異文從文獻學、語言學、漢字構形學及漢字史的角度進行全面分析考察,逐一辨證。而對其用字,則除了將手寫體改為宋體外,筆畫、構形一仍共舊,以最大陰度保持寫卷原貌,并在校注中列出相對應的正字,以利今人研讀和取用。同時,在卷子的定性、定名、定年方面也糾正和彌補了前賢的一些失誤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