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探尋世界文明的中華文化資源
文化傳統(tǒng)在現代性多元發(fā)展中的角色地位與歷史使命
全球化的東亞歷史
21世紀和中庸
諏論漢文化圈
地理環(huán)境、交流與東亞文化區(qū)的形成和變遷
東方封貢體系與遠東國際格局的變化
東亞文化圈的形成與發(fā)展
古代東亞漢文化圈各國交往中使用的語言與相關問題
——以唐、日本、新羅和渤海為中心
百濟與南朝的文化交流及其在東亞的意義
兩晉南朝與東南亞、南亞海上交通
隋朝帝國的創(chuàng)立與東亞關系的整合
唐五代時期道教在東亞文化圈的傳播
——以金可記、崔致遠為中心
檔案所見明后期中期關系史事
明清之際儒學東漸日本再探討
從《熟河日記》看18世紀中韓文化交流
北京琉璃廠與清代中韓文化交流
中國正史中的日本觀
法國入華耶穌會士羅歷山及其對“東京王國”的研究
論近代遠東國際關系的變遷與中國的周邊外交
從近代博覽會看到的中日關系
中日兩國對外來文化的不反應
——以鐵路為例
近代日本非政府團體的對華政策理念
——東亞同文會為例
漢文·韓文·英文·日文
——歐美新教傳教士近代的韓辦學業(yè)的文字選擇
東亞文化圈發(fā)展的展望
“睦鄰、安鄰、富鄰”:和平崛起戰(zhàn)略架構下的中國周邊外交
論21世紀全球化時代韓國與中國合人關系的前景和模式
中日關系的心理障礙
臺灣對東南亞的投資和東南亞華文教育的振興
20世紀末的一次重要學案
——80年代史華慈對東亞政治秩序問題討論的組織和研究
附錄一 “東亞文化圈與中國關系”國際學術會議參與論文目錄
附錄二 “東亞漢文化圈與中國關系”國際學術會議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