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以人的修身為核心,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备裎铩⒅潞汀⒄\意、正心為修身的方法。強調人的修身養(yǎng)性不只是內省的過程,更是同外物相接觸,窮究物理而獲得知識,培養(yǎng)道德品性、完善人格的過程。修身的目的在于齊家、治國、平天下?!洞髮W》認為,治國平天下應以德為本?!吨杏埂窂娬{“誠”,認為“誠”是實現(xiàn)“中庸之道”的關鍵?!洞髮W》、《中庸》本是《禮記》中的二篇,今單獨抽出印行,說明它們有獨特的價值?!洞髮W》原是《小戴禮記》中的一篇,傳文是孔子門生曾參所作?!洞髮W》總結了先秦儒家的倫理政治思想,系統(tǒng)闡發(fā)了儒家修身致道的原則及步驟。孔子曾說:“我的主張反映在《春秋》,我的為人體現(xiàn)在《孝經》”,由此可見《孝經》在儒家經典中的位次,在中國文化中的位次。由《孝經》集中闡述的孝道,對于中國人行為準則和價值取向的影響,已經是無可否認的事實,而且已經被證明它是不可能被一兩句“非孝”口號所能簡單地加以否定或廢棄的。至于孝道本身在現(xiàn)代社會的價值,究竟是束縛人生奮斗進取的文化桎梏,還是培養(yǎng)國民道德倫常的必備教育,或是否有那么一點在批判中繼承的效用,不妨請讀者在看過這本書以后,再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