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詩名物圖說》是清乾隆年間學者、書畫家徐鼎的代表作,今有兩種版本傳世。稿本存國家圖書館,卷首為凡例、目錄,已殘缺不可讀。正文依鳥、獸、草、木、蟲、魚順序排列,其后是禮器、樂器、雜器、兵器、冠服、衣裳、佩用、車制等圖,皆繪圖于上,圖下作文字考釋,全書圈點涂抹較為嚴重,顯然是未定之本。特別是禮器以下諸圖,往往有其名而無其圖,或有圖而無釋,或僅作極簡略的考釋,明顯處于草創(chuàng)階段。殘存的目錄中提到的定星圖、大東總星圖、公劉相陰陽圖、十五國風地理圖等,皆未及措手。稿本而外,有乾隆三十六年坊刻本,首自序,次發(fā)凡,次總目,次正文,正文依鳥、獸、蟲、魚、草、木為序排列,順序與稿本不同,且僅此六類而止,不及禮器以下諸圖。惟文字較稿本作了較大的修訂,內容更加豐富完整。據徐鼎自序云:“其他禮樂冠裳車旂諸圖,后續(xù)梓行。”可知徐鼎系將其稿本中初步定稿的部分,經再加工后率先壽諸棗梨,作為初編,而把稿本中尚屬草創(chuàng)階段的禮器等圖視為續(xù)編,容日后續(xù)加整理刊行。但徐鼎是否重訂過禮器以下諸圖,是否將重訂本付諸刊刻,今已不可考知。此次整理,以刻本為底本??瘫鹃g有誤字,取稿本和所征引的原始文獻加以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