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端 新詩的誕生
第一編 內部生成時期(1918·1——1927·12)
第一章 縱向推進的軌跡
1.發(fā)難者的探索
——胡適
2.《新青年》的“三駕馬車”
——沈尹默·劉半農
3.《新青年》的壓陣大將
——周作人(附:陳獨秀·魯 迅·李大釗·陳衡哲·沈兼士)
4.青年的響應:新潮社
——俞平伯·康白情(附:傅斯年·羅家倫·汪敬熙·顧誠吾)
5.群英奮起:少年中國學會
——田 漢·宗白華(附:王光祈·周 無·黃仲蘇·鄭伯奇·張聞天·黃日葵·鄧中夏·沈澤民·左舜生·易漱瑜)
6.上海的新潮:《民國日報·覺悟》和《星期評論》
——劉大白·沈玄廬(附:.戴季陶·周恩來·方志敏·瞿秋白·彭 湃)
7.文學研究會的定期刊物:《詩》——葉紹鈞-朱自清·劉延陵
8.文學研究會的詩人合集:《雪朝》
——郭紹虞·鄭振鐸·徐玉諾
9.文學研究會的其他詩人
——王統(tǒng)照·徐 雉·粱宗岱
10.“小詩運動”
——冰·心
第二章 橫面展開的風采
1.奠基者的貢獻
——郭沫若
2.前期創(chuàng)造社:浪漫
——成仿吾·鄧均吾(附:徐祖正·何 畏·周全平·倪貽德·王以仁·樓建南)
3.湖畔詩社的放歌
——應修人·汪靜之·馮雪峰·潘漠華(附:謝旦如·何植三·胡山源)
4.從淺草 沉鐘社走向地北與天南
——馮至
5.薔薇社與狂飆一莽原一未名禮
——石評梅·陸晶清·高長虹·韋叢蕪(附:韋素園)
6.兩位獨行客
——陸志葦·白 采
7.東方的魂
——聞一多
8.新月社主腦
——徐志摩
9.西風送來《微雨》
——李金發(fā)
10.中期創(chuàng)造社:象征
——王獨清·穆木天·馮乃超(附:姚蓬子·石 民·邵冠華·侯汝華)
11.前期新月詩派
——劉夢葦·饒孟侃·朱 湘·孫大雨(附:楊世恩)
12.曦一荒島社與綠波一無須社
——朱大楠·于賡虞·胡也頻(附:蹇先艾·趙景深·孫席珍)
第二編 外力影響時期(1928·1——1949·9)
第三章 兩線運行的格局
第四章 一體指歸的歷程
附一:大事年表
附二:參考書目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