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落》圖文并茂,全部由斯萬先生一人完成;區(qū)區(qū)2971個文字,透過一個叫威克特的小男孩的天真視角,將一個單純孩童的所看、所想的種種畫面,樸實而原始地記錄下來。本書行文跳躍,如果以成年人慣用的嚴謹邏輯思維去閱讀它,起初甚至會感覺有些凌亂,可是稍稍靜下心去細細琢磨,就會發(fā)現,其實有時候,所謂的嚴謹邏輯是多么刻板,而孩提原始而質樸眼光里的第一感覺又是多么珍貴。 開篇第一頁就只有63個字:“威克特坐在一個紙盒子里,向外張望。這就是世界,威克特想著。世界比一千座再加上一千座的巨型大山還大。而這一切又都能裝進我的腦子里,威克特想著?!碑嬅嫔洗箢^、大眼睛的威克特若有所思地注視著眼前的世界。第二頁,威克特閉上眼睛在盒子里安靜地想,盒子旁邊斜靠著一個碩大的錘子,“正是這些看不見的東西不停地進入我的大腦。思想整天來來往往,又往往來來。因為沒有誰能用釘子把思想釘住”。真妙!人的思想的確不能被釘子釘住,可我們的思想難道就真的沒有被釘住過么?“牙齒從我嘴里偷偷向外張望”、“椅子永遠不坐下”、“深綠是淺綠的哥哥嗎?”終日焦慮和浮躁于現代社會氛圍中的我們,還能說出如此富有想象力的話嗎?“我不僅僅是我。我還是一個攜帶者。”簡單?復雜?嚴肅?可笑?不管你的回答是什么,《角落》都會引發(fā)你去想象孩子目光所及的現實世界背后的另一些存在。 其實,世人能夠認知的不外乎兩類:用眼睛看到的和用心靈感受到的。其中,除了最本質的真、善、美之外,又有什么教條和框框是必然的和必須的嗎?可為什么人們的心思總要糾結在種種莫須有的桎梏之中呢?如今填塞給孩子們的所謂“知識”和“本事”已經太多了:文史地、數理化、鋼琴、繪畫、舞蹈、書法、體育、外語……看似社會競爭力一個比一個強,可真正屬于獨立思考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呢?還有赤子的單純與坦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