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自動化技術、計算技術現(xiàn)代交換技術

現(xiàn)代交換技術

現(xiàn)代交換技術

定 價:¥32.00

作 者: 張繼榮 屈軍鎖 楊武軍 郭娟
出版社: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
叢編項: 面向21世紀高等學校信息工程類專業(yè)系列教材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60613208 出版時間: 2004-01-01 包裝: 簡裝本
開本: 262×185×12毫米 頁數(shù): 296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交換的概念是伴隨著電話系統(tǒng)產生的。隨著因特網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以及全球電信管制的開放,交換技術也從傳統(tǒng)的電路交換、分組交換發(fā)展到以ATM和IP為核心的寬帶分組交換,再到光交換。本書從全面、客觀的角度出發(fā),緊緊圍繞交換的核心,介紹并分析與交換有關的方方面面,包括其演變、進展以及在網絡中的角色等內容。全書共分8章:第1章緒論,介紹交換原理、交換機的組成和各種交換技術;第2章介紹7號信令系統(tǒng);第3章介紹電路交換技術和FETEX-150、S-1240典型機;第4章介紹分組交換技術及典型機的工作原理;第5章介紹寬帶ATM交換技術;第6章介紹局域網交換技術;第7章介紹面向IP的交換技術;第8章介紹交換新技術,包括在網絡演進過程中交換節(jié)點功能的變遷及軟交換和光交換技術。每章后都配有思考題。本書注重選材,內容翔實,層次清楚,編寫方法新穎。本書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通信、電子、信息等專業(yè)的本科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也可作為電信技術人員和研究人員的培訓教材。

作者簡介

暫缺《現(xiàn)代交換技術》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1章 緒論
1. 1 交換與通信網
1. 1. 1 交換機的引入
1. 1. 2 通信網
1. 1. 3 面向連接網絡和無連接網絡
1. 1. 4 網絡分層模型
1. 1. 5 信息在網絡中的傳送方式
1. 2 交換原理
1. 2. 1 交換節(jié)點的功能結構
1. 2. 2 基本交換單元
1. 2. 3 交換機的物理結構
1. 3 交換技術分類
1. 3. 1 業(yè)務特點
1. 3. 2 電路交換
1. 3. 3 分組交換
1. 3. 4 幀中繼
1. 3. 5 ATM交換
1. 3. 6 計算機網絡使用的交換技術
1. 3. 7 交換技術比較
1. 4 交換技術演進
1. 4. 1 電路交換技術的演進
1. 4. 2 分組交換技術的發(fā)展
1. 4. 3 寬帶交換技術的發(fā)展
思考題
第2章 7號信令系統(tǒng)
2. 1 信令系統(tǒng)概述
2. 1. 1 信令的概念
2. 1. 2 信令的功能
2. 1. 3 信令的分類
2. 1. 4 信令方式
2. 2 7號信令系統(tǒng)簡介
2. 2. 1 產生背景
2. 2. 2 主要應用
2. 2. 3 7號信令系統(tǒng)的特點
2. 3 7號信令網
2. 3. 1 信令網的組成
2. 3. 2 信令網的工作方式
2. 3. 3 信令網的結構
2. 3. 4 信令區(qū)的劃分和STP的設置
2. 3. 5 信令網的編號計劃
2. 3. 6 信令網的路由選擇
2. 4 7號信令的功能結構
2. 4. 1 4級結構
2. 4. 2 4級結構與OSI7層協(xié)議并存
的結構
2. 5 信號單元的類型和格式
2. 5. 1 SU的格式
2. 5. 2 三種SU的功能
2. 5. 3 MSU的格式
2. 6 電話用戶部分
2. 6. 1 TUP消息的格式
2. 6. 2 同搶與地址信號的發(fā)碼方式
2. 6. 3 信令過程
思考題
第3章 電路交換技術
3. 1 概述
3. 1. 1 電路交換的特點
3. 1. 2 電路交換機的分類
3. 2 電路交換機的硬件結構
3. 2. 1 話路子系統(tǒng)
3. 2. 2 控制子系統(tǒng)
3. 2. 3 處理機間通信
3. 3 數(shù)字交換網絡的結構
3. 3. 1 基本交換單元
3. 3. 2 交換網絡
3. 4 電路交換機的控制軟件
3. 4. 1 程控交換軟件
3. 4. 2 呼叫處理程序
3. 4. 3 程序的執(zhí)行管理
3. 4. 4 故障處理
3. 4. 5 呼叫處理過程
3. 5 電路交換機的指標體系
3. 5. 1 性能指標
3. 5. 2 服務質量指標
3. 5. 3 可靠性指標
3. 5. 4 運行維護性指標
3. 6 電路交換典型機
3. 6. 1 FETEX-150數(shù)字交換機
3. 6. 2 S-1240數(shù)字交換機
思考題
第4章 分組交換技術
4. 1 概述
4. 1. 1 分組交換的產生背景
4. 1. 2 分組交換的概念
4. 1. 3 分組交換的優(yōu)缺點
4. 1. 4 分組交換面臨的問題
4. 2 分組交換原理
4. 2. 1 統(tǒng)計時分復用
4. 2. 2 邏輯信道
4. 2. 3 虛電路和數(shù)據報
4. 3 X. 25協(xié)議
4. 3. 1 分層結構
4. 3. 2 物理層
4. 3. 3 數(shù)據鏈路層
4. 3. 4 分組層
4. 4 分組交換機
4. 4. 1 分組交換機在分組網中的作用
4. 4. 2 分組交換機的功能結構
4. 4. 3 分組交換機的指標體系
4. 4. 4 DPN-100型分組交換機
4. 5 幀中繼技術
4. 5. 1 幀中繼的基本原理及技術特點
4. 5. 2 幀中繼交換機
思考題
第5章 ATM交換技術
5. 1 ATM技術介紹
5. 1. 1 ATM基礎知識
5. 1. 2 ATM技術的特點
5. 1. 3 虛信道. 虛通道. 虛連接
5. 2 B-ISDN協(xié)議參考模型
5. 2. 1 協(xié)議參考模型
5. 2. 2 模型分層介紹
5. 3 物理層
5. 3. 1 物理介質子層
5. 3. 2 傳輸匯聚子層
5. 4 ATM層協(xié)議
5. 4. 1 ATM信元的信頭結構
5. 4. 2 ATM層功能
5. 5 ATM適配層 AAL 協(xié)議
5. 5. 1 AAL的結構. 功能. 業(yè)務類別及
協(xié)議類型
5. 5. 2 AAL1
5. 5. 3 AAL2
5. 5. 4 AAL3/4
5. 5. 5 AAL5
5. 6 ATM交換技術
5. 6. 1 信元交換的過程
5. 6. 2 ATM交換機的基本組成結構
5. 6. 3 ATM交換單元的結構
5. 6. 4 ATM交換網絡
5. 6. 5 ATM交換網絡的選路控制方法
5. 6. 6 交換節(jié)點信元轉發(fā)
5. 7 ATM信令
5. 7. 1 信令協(xié)議的體系結構
5. 7. 2 信令消息
5. 7. 3 ATM網絡的呼叫控制過程
5. 8 ATM網絡的業(yè)務量管理
5. 8. 1 網絡資源管理
5. 8. 2 呼叫接納控制
5. 8. 3 使用參數(shù)控制
5. 8. 4 整形
5. 8. 5 信元丟失和優(yōu)先級控制
5. 8. 6 流量控制與擁塞控制
思考題
第6章 局域網交換技術
6. 1 局域網的基本概念
6. 1. 1 局域網的體系結構
6. 1. 2 Ethernet標準
6. 1. 3 共享介質局域網的缺點
6. 1. 4 交換型局域網
6. 2 第二層交換
6. 2. 1 基本概念
6. 2. 2 工作原理
6. 2. 3 性能參數(shù)
6. 2. 4 組網示例
6. 3 第三層交換
6. 3. 1 基本概念
6. 3. 2 主要的第三層交換技術介紹
6. 4 第四層交換
思考題
第7章 面向IP的交換技術
7. 1 TCP/IP協(xié)議
7. 1. 1 TCP/IP分層模型
7. 1. 2 TCP/IP模型各層的功能
7. 2 IP編址方式
7. 2. 1 傳統(tǒng)分類編址方式
7. 2. 2 子網編址方式
7. 2. 3 無分類編址方式--CIDR
7. 3 傳統(tǒng)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7. 3. 1 路由器完成的功能和硬件結構
7. 3. 2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7. 3. 3 路由及路由協(xié)議介紹
7. 3. 4 傳統(tǒng)路由器面臨的問題
7. 4 IP與ATM結合的技術
7. 4. 1 ATM與p結合的模型
7. 4. 2 IP與ATM結合的驅動方式
7. 4. 3 基于ATM的局域網互連
--局域網仿真
7. 4. 4 經典的IP over ATM
7. 4. 5 基于ATM的多協(xié)議傳輸
7. 4. 6 IP交換
7. 4. 7 標簽交換
7. 5 多協(xié)議標記交換技術--MPLS
7. 5. 1 MPLS的一些基本概念
7. 5. 2 網絡體系結構
7. 5. 3 MPLS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7. 5. 4 MPLS標記的分配方法
7. 5. 5 標記交換路徑 LSP 的建立
7. 5. 6 標記分發(fā)協(xié)議
7. 5. 7 LANE. IPOA. MPOA. 標簽
交換. MPLS的比較
思考題
第8章 交換新技術介紹
8. 1 節(jié)點功能的變遷
8. 1. 1 業(yè)務控制和交換的分離
8. 1. 2 業(yè)務. 呼叫控制和承載分離
8. 1. 3 通信網絡的演變
8. 2 軟交換技術
8. 2. 1 軟交換技術產生的背景
8. 2. 2 軟交換方案舉例
8. 2. 3 基于軟交換技術的網絡體系結構
8. 2. 4 軟交換技術的標準化進展
8. 3 光交換技術
8. 3. 1 光交換技術簡介
8. 3. 2 光交換器件
8. 3. 3 光交換
8. 3. 4 光交換技術的發(fā)展狀況
思考題
附錄 英文縮寫詞匯表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